![]() |
![]() |
|
![]() |
|||||
|
2.濕地的分類 目前濕地分類標準與濕地的定義一樣,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分類方法多種多樣,因地區、學科不同而有明顯得差異。但總的可以分成成因分類法和特征分類法兩大類,前者是美國Cowardin在1979年提出的分類方法(Cowardin et al。 1979),后者比較有代表性的有Brinson的水文動力地貌學方法(Brinson, 1993)。借鑒國外濕地分類方法,根據我國濕地的特點,形成了適用于我國濕地的分類系統: 2.1.濕地分類標準 根據中國的濕地現狀以及《濕地公約》分類系統,初步確定了全國濕地分類框架,共分為5大類28個類型。各濕地類型及其劃分標準如下: 2.1.1.天然濕地 ⑴沼澤濕地 ①蘚類沼澤:以蘚類植物為主,蓋度100%的泥炭沼澤。 ②草本沼澤:植被蓋度≥30%、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沼澤。 ③沼澤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區的沼澤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區具有高寒性質的沼澤化草甸、凍原池塘、融雪形成的臨時水域。 ④灌叢沼澤:以灌木為主的沼澤,植被蓋度≥30%。 ⑤森林沼澤:有明顯主干、高于6m、郁閉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澤。 ⑥內陸鹽沼:分布于我國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鹽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鹽生植物群落組成,水含鹽量達0.6%以上,植被蓋度≥30%。 ⑦地熱濕地:由溫泉水補給的沼澤濕地。 ⑧淡水泉或綠洲濕地 ⑵湖泊濕地 ①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積水的海岸帶范圍以外的淡水湖泊。 ②季節性淡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的泛洪平原湖。 ③永久性咸水湖:常年積水的咸水湖。 ④季節性咸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積水的咸水湖。 ⑶河流濕地 ①永久性河流:僅包括河床,同時也包括河流中面積小于100hm2的水庫(塘)。 ②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 ③泛洪平原濕地:河水泛濫淹沒(以多年平均洪水位為準)的河流兩岸地勢平坦地區,包括河灘、泛濫的河谷、季節性泛濫的草地。 ⑷濱海濕地 ①淺海水域: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永久水域,植被蓋度<30%,包括海灣、海峽。 ②潮下水生層:海洋低潮線以下,植被蓋度≥30%,包括海草層、海洋草地。 ③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長而成的濕地。包括珊瑚島及其有珊瑚生長的海域。 ④巖石性海岸:底部基質75%以上是巖石,蓋度<30%的植被覆蓋的硬質海岸,包括巖石性沿海島嶼、海巖峭壁。本次調查指低潮水線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帶。 ⑤潮間沙石海灘:潮間植被蓋度<30%,底質以砂、礫石為主。 ⑥潮間淤泥海灘:植被蓋度<30%,底質以淤泥為主。 ⑦潮間鹽水沼澤:植被蓋度≥30%的鹽沼。 ⑧紅樹林沼澤:以紅樹植物群落為主的潮間沼澤。 ⑨海岸性咸水湖:海岸帶范圍內的咸水湖泊。 ⑩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帶范圍內的淡水湖泊。 河口水域:從近口段的潮區界(潮差為零)至口外海濱段的淡水舌鋒緣之間的永久性水域。 三角洲濕地:河口區由沙島、沙洲、沙嘴等發育而成的低沖積平原。 2.1.2.人工濕地 ①水產池塘:例如魚、蝦養殖池塘。 ②水塘:包括農用池塘、儲水池塘,一般面積小于8公頃。 ③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④農用泛洪濕地:季節性泛濫的農用地,包括集約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⑤鹽田:曬鹽池、采鹽場等。 ⑥蓄水區:水庫、攔河壩、堤壩形成的一般大于8公頃的儲水區。 ⑦采掘區:積水取土坑、采礦地。 ⑧廢水處理場所:污水場、處理池、氧化池等。 ⑨運河、排水渠:輸水渠系。 ⑩地下輸水系統:人工管護的巖溶洞穴水系等。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2年環評師濕地生態脆弱性評價及環境保護1 |
|
閱讀下一篇:2012年環評師濕地生態脆弱性評價及環境保護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