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析: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8-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背景鏈接】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鮮明地提出了“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的要求,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
自1999年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加速發展,并日益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態勢。截止2009年底,我國1.67億老年人中,80周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1899萬,占11.4%,他們之中多數人逐步進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狀態。我國有失能老人1036萬、半失能老人2123萬,共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9%,他們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護理照料服務。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我國65歲以上老年撫養比已達到11.6%,部分省區市達到17.97%,家庭負擔、社會負擔越來越沉重。由于我國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制度滯后、單位福利體制解體、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形勢下發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漸小型化帶來的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問題,社會養老服務壓力不斷加重。加快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廣泛關注、群眾迫切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標準表述】
[原因]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公共財政更多投向保障與改善民生領域,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漸形成,服務能力持續加強,惠及老年人范圍不斷擴大,奠定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良好基礎。但是,與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不斷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和老年群眾過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無論是供給總量、資金投入、社會分布、服務水平,還是政策落實、監督管理等方面都明顯滯后,迫切需要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
[意義]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舉措中,把社會養老服務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審時度勢的正確決策。積極貫徹這一決策,按照優先發展來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體制、改善管理,將有利于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能力、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有利于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擴大內需和促進就業,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優良傳統、促進代際和諧、培育社會公德,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措施]
中公教育總結以下措施:
一方面,按優先發展方針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已經形成了較為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徑,這就是立足基本國情,著力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符合、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資金保障與服務提供相匹配,無償、低償和有償服務相結合,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互助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就是要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養老,在農村逐步發展居家養老。居家養老不同于傳統的家庭養老,它立足家庭,以社會服務進家庭為標志。居家養老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意愿和實際選擇,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主要養老方式。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需要建立社會化的服務機構和機制,培養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員、家政服務員、病患護理員,配置必要的設備和器具,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明確補貼對象,進行定期評估。居家養老要以社區服務為依托。養老服務是社區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建設中要注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老年人社會組織和信息平臺建設,加快發展日托服務、餐飲服務、文體活動服務和志愿服務、互助服務,為居家老年人營造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和服務條件。
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要落實政策和完善政策。國發〔2000〕19號、國辦發〔2006〕6號等文件,對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及養老服務機構,在土地供應、資金投入、稅費減免、財政補助、社會融資、供水供電供熱、免費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優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繼續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實;隨著形勢的發展,要盡快制定政府補貼、購買服務、高齡補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時上升為法規和規章。
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關鍵是要廣泛動員、真抓實干。各級民政部門要爭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積極擴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資金投入,加快興建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要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興辦面向家庭和社區的非營利性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義務為老服務的志愿者隊伍。要抓緊擴大相關職業技術教育和崗位正規培訓,培養大批合格的、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盡快適應廣泛的養老服務需求。在廣泛進行社會動員中,要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鞏固家庭養老的意識和行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學管理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
管理社會養老服務,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會福利事業的組成部分。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民政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進一步明確,民政部具有“指導老年人、孤兒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工作”的職責。相應地,各級政府也規定了民政部門同樣的職責。因此,在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中,各級民政部門都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行業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一是要加強組織協調,把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當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務、社會福利事業的首要工作,加強民政系統內部力量和資源整合,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推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是要統籌抓好社會養老服務的政策研究、規劃編制、標準制定和信息化建設,達到政策有促進力度,規劃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標準建設和實施規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綜合信息平臺,提高服務效能。
三是指導、推動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改革經營管理機制,實行經營者聘任、員工聘用、公建民營、服務功能承包經營等新的體制機制,增強內在活力和發展動力。
四是加強機構和服務監管,把所有社會養老類服務機構、社區服務、居家服務都納入監管范圍,從本地實際出發,抓緊完善具體的監管辦法、充實監管力量。要依托社會組織,開展第三方的養老服務評估工作和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