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其他流派與社團的小說詩歌創作 第一節 鄉土寫實小說 一、新文學的文學潮流之三——鄉土小說 時間:20年代 特點:現實主義 成員:僑寓京滬等都市的鄉村文學青年 內容:鄉土、鄉愁 形成原因: 逐漸形成的創作主體 現實的發展與文學理念的演變 理論上的主動引導(周作人最早明確提出三點要求) 二、代表作家 王魯彥 對鄉土的沉痛表現:宗法制度下的愚昧人生 時代大潮中的反抗者——在左翼文藝影響下 許欽文 被陳規陋習剝奪的生命 《瘋婦》 冷漠、偏見與人性之惡 《鼻涕阿二》 第二節 新詩及各流派 一、初期白話詩運動:新文學運動首陣地 胡適:1917 年2 月 《新青年》《白話詩8 首》 新詩的正式萌生: 1918 年1 月 《新青年》 刊登胡適、沈尹默、劉半農等人共9 首白話新詩,宣告白話新詩的正式問世。 新詩陣營的形成 多位詩人的集體 多種中文期刊的加盟 二、初期新詩的成就體現在 : 五四時代精神 自由的詩歌形式 大量新詩作品與詩人 1921 年 《嘗試集》 :中國第一部白話新詩集 三、新詩的三大流派 新格律派 象征詩派 湖畔詩社 新格律派——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的詩歌流派,亦稱“新月派”。 徐志摩 格調的演變:樂觀、憂郁、頹廢 主要成就:格律、意象、音律 聞一多對新詩的理論建設:“ 三美” 說 象征派詩歌——20年代出現在中國詩歌界的現代主義詩歌流派。 李金發的首部詩集《微雨》(1925):象征主義詩歌在中國誕生的標志。 湖畔詩人: 汪靜之 《蕙的風》 、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 馮至——“ 中國最杰出的抒情詩人” (魯迅語) 第三節 五四時期散文與戲劇 一、現代散文:諸文體中成就最大者 議論的隨感錄雜文:興盛于五四高潮期間 陳獨秀、魯迅、周作人、劉半農、錢玄同、語絲社 抒情文:五四運動退潮時發展起來 周作人的言志美文 朱自清敘事抒情散文 “ 冰心體” |
| 熱門資料下載: |
|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自考“中國現代史”講義(5) |
|
閱讀下一篇:自考“中國現代史”講義(7)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