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再談公務員熱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3-02 14:31: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教育網閱讀推薦」
一、“公務員熱”的背景
“公務員熱”曾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隨著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戰帷幕的拉開,這個詞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本文將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討論,供廣大學員參考。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審核工作日前結束,最終報名人數達到1415138人,最熱的職位創下了4961∶1的紀錄。有外國媒體指出,中國社會已出現過度求穩的心態,這將成為中國發展的障礙。(11月28日《法制日報》)
二、分析“公務員熱”的原因
首先,一方面是部分應屆和待業社會考生報考公務員的動機多是出于就業壓力和現實需要,另一發面是公務員隊伍的成效建設,另外還有傳統仕途觀念的影響所致。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幻,報考公務員的現實需要愈加升溫。“國家公務員考試”年年熱,公務員已成為多數人提升價值的發展渠道。這里暫且不妄論“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是與非,因為如果一個行業、一種職業受追捧到近乎畸形的程度,其中必有不當之處。我們有必要對“公務員熱”進行冷思考,如果社會保障足夠完善,人們有足夠的安全感,還會爭先恐后地期望工作的穩定性嗎?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多樣的選擇,但對未來的不可預期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報考公務員。
其次,“公務員熱”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的社會心態,公務員的待遇雖然談不上優厚,但職業的穩定性和高保障性是任何職業無法比擬的。從職業功能看,公務員作為公權力的具體操作者和執行者,其通過政策制定來規劃社會發展的職業功能,也讓其他任何“私權職業”望塵莫及。好職業人人趨之若鶩,公務員是目前國內壓力最小、待遇最好、日子過得最安穩的好職業之一,以至于“國家公務員”持續高燒不退。
亨廷頓認為,和政治關系最為密切的現代化各層面可以概括為社會動員和經濟發展。前者是一個過程,通過它,人民轉而選擇新的社交格局和行為方式;后者是指整個社會經濟活動和產品的增長。隨著社會動員和經濟發展,傳統社會集團獲得了政治參與的意識,新興社會集團更是不斷提出自己新的政治要求。公民熱心參政議政是好事,但倘若將參政議政等同于從事公務員職業,片面的迷戀“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福利好”和“工作壓力小”的優越性,顯然不利于政治文明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安穩,這種狀況不正常但情有可原,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需要指出,公務員競爭機制、淘汰機制的缺失或形同虛設,是迫切需要關注并解決的問題。
三、提出建議
要破解過度迷戀公務員的弊端,首先,要加大政府社會管理的力度,打破公務員“鐵飯碗”,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保障、社會保險的一體化和公平化,建立運轉順暢的公務員辭退機制,健全公務員隊伍“進出機制”;其次,引導人們更多地加入到經濟建設的組織中去,換言之,政府應該使各職業處于平等地位,破除公共部門的優勢地位或強勢地位。這樣,我們的社會大機器才能和諧有序地運轉,我們的國家也才能夠又好又快地發展與進步。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