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招聘:通往“事業”的路不應有捷徑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發布時間:2011-01-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近期,一些地方事業單位錄用人員與官二代的曖昧關系頻頻走光。諸如某地人事局長把在讀大學的兒子早早安排進“皇糧”名單等等。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人事局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招聘中,報名條件赫然列有“父母有一方或雙方在鶴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條件”。
看來,在公務員“逢進必考”的壓力下,由財政全額撥款供養、準公務員編制的事業單位,成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相較于公務員編制與考試的嚴格,事業單位進人的相對寬松,被越來越多的聰明人看出“捷徑”來。
“公務員熱”高燒不退,從報考人數由2004年的12萬,一路增至今年的141萬,可看出競爭之激烈。這也從側面證明,公務員考試與高考類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已獲得相當的社會認同。要想成為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公務員越來越難,不僅按照《公務員法》規定 “逢進必考”,考試也相當規范,“地方各級機關公務員的錄用,由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
而事業單位招聘用人,并無上述鐵律,如冷水江市經“領導研究同意”即可,就算考試也可由部分單位自行命題,在縣級地域內組織實施。兩者相較,從名額控制、報考范圍、考試難度上寬嚴立判。如果說公務員熱仍然是鐵飯碗熱的一種,進入事業單位同樣通向“羅馬”,但顯然是條近路。
“事業單位”這個拗口的詞相當有特色。在加大社會公共服務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在行政機構使用事業編制、超編配置人員,而且豐厚的預算外收入,使養人已不是難題。由于傳統的進入制度與現實的距離,使少數事業單位淪落為照顧官二代的福利機構,成為用人腐敗的又一洼地。難怪關于事業單位工資與人員改革的呼聲日久,卻屢屢夭折,莫不與這塊肥沃的用人自留地有關。
人皆有護犢之心,掌權者概莫能外,所以現代社會對于權力,必設計嚴密的監督與控制,依靠民主與法治社會的完善,使權貴的傳承之路越走越窄。事實上,官員護犢的心越強勢,越讓人看出特權的沒落。畢竟,公務員的門已向特權說不,事業單位的門也不會一直敞開。
【網友聲音】
●伏特加兌三聚氰胺:就業壓力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平民百姓無權無勢,只能眼睜睜看著有門道的人走終南捷徑,這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踐踏。
●muzuki05:現代社會的許多制度設置都是借鑒現代企業,這方面事業單位不應例外,公開公正的原則更是每一個國民追求的目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