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工人具體勞動轉移到產品上,不改變價值量,稱作不變資本,用c來表示;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其價值被工人用于購買生活資料,而在生產過程中由工人再生產出來,并且生產出剩余價值,其價值量是可以改變的,稱作可變資本,用v來表示。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有重要意義:(1)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剩余價值不是由全部資本產生的,也不是由不變資本產生的,而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即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2)它為確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26.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土地、設備、原材料等與具體勞動一起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具體勞動生產商品的使用價值,具體勞動離不開土地、設備、原材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使用價值生產的物質要素和條件,所以它們和具體勞動一起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土地、設備、原材料等本身不創造價值。為完善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是基于 A.各種生產要素都能創造價值 B.要素所有權關系在經濟上的體現 C.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內在要求 D.各種生產要素都具有價值 「BC」(2008年多選題第24題) 27.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m)同可變資本(v)的比率。它表示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剩余價值率也可以用工人剩余勞動時間和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來表示。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剩余價值率有提高的趨勢,它表明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程度的加深。 表示方法:物化勞動表示法:m′=剩余價值/可變資本=m/v;活勞動表示法: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28.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絕對剩余價值就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絕對延長工作日或增加勞動強度,從而絕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生產的剩余價值的方法。相對剩余價值,就是在工作日總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前提條件是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勞動力價值,縮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都是資本家提高剩余價值率的兩種基本方法。二者的共同點在于,無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還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都靠延長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物質技術基礎不同,從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資本家主要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來榨取絕對剩余價值。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家就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從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榨取相對剩余價值。在現實中這兩種方法往往是結合使用的。 29.超額剩余價值 超額剩余價值是指企業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勞動。由于資本家普遍追求超額剩余價值,使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生活資料價值下降,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實現了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所以,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通過單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實現的。 30.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而不是勞動的報酬。勞動力和勞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資本家和工人的買賣關系中,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能成為商品的是勞動力,勞動不能成為商品。工資的本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區別勞動力和勞動,是揭示資本主義工資本質的關鍵。 31.資本積累 資本主義再生產就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再生產可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的特征不是簡單再生產,而是擴大再生產,因而總是伴隨著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作為資本來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積累的惟一源泉是剩余價值,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 資本積累具有客觀必然性,一方面,追求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動機;另一方面競爭規律從外部強制支配著每一個資本家,迫使他積累。 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社會勞動生產率水平的高低;所用資本與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32.資本有機構成 資本的有機構成是指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資本技術構成的資本價值構成,用c:v表示。從資本積累的規律來看,資本有機構成有不斷提高的趨勢。資本主義生產會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增加剩余勞動時間 . 在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上供大于求引起相對人口過剩,相對過剩人口是指:勞動力的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所造成的大量失業現象,它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 33.資本的積聚和集中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使單個資本增大的兩種方式在資本積累過程中,實現個別資本增大的形式是 A.資本循環 B.資本積聚 C.資本周轉 D.資本集中 「BD」(2006年多選題第21題)。資本積聚指單個資本因積累而在生產規模上的擴大。積聚有兩個特征:(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生產資料在單個資本手中積聚的發展,要受社會財富增加的限制。(2)社會資本分散在許多單個資本家手中,他們彼此相互競爭,相互排斥。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趙祁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考研暑期復習啟動之政治篇 |
|
閱讀下一篇:考研名師指導2009年考研政治備考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