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價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屬性能夠滿足人的需要。使用價值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的一般人類勞動。價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質屬性,是一個歷史范疇。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與價值是商品的內在矛盾,這一矛盾只能通過交換才能解決。 7.交換價值與價值的關系 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8.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 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是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體勞動具有質的差別。具體勞動雖然創造使用價值,但不是使用價值的惟一源泉。具體勞動與自然物質共同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它是商品生產社會中特有的范疇。抽象勞動作為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差別。 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不是指兩種勞動,也不是指兩次勞動,而是指同一勞動的兩個不同方面。具體勞動生產商品使用價值,抽象勞動生產商品價值。勞動二重性學說是馬克思創立的,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9.商品價值量 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耗費的時間。商品價值不是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復雜勞動是倍加的簡單勞動。在私有制商品經濟中,這個換算是通過交換、通過商品生產者背后的社會過程自發形成的。 10.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勞動生產率是指單位勞動時間里所生產的商品數量或單位商品耗費的勞動時間。商品中所包含的價值量的大小與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無論勞動生產率怎樣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勞動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是不變的。但是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時間里生產的商品件數增加,而因為價值總量不變,單個商品中所包含的價值量就會下降。反之,就上升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當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時會使 A.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增加 C.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D.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提高 「AB」(2008年多選題第21題)。 11.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是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它決定了商品經濟的一切矛盾,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的矛盾,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之間的矛盾,商品與貨幣之間的矛盾都是由這一基本矛盾決定的。它貫穿于簡單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它決定著商品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命運。這一矛盾只有通過交換才能解決。 12.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是價值形式即交換價值發展的結果。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簡單的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貨幣出現后,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就發展為商品和貨幣的外部對立。這種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進了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商品經濟中危機產生的可能性。 貨幣的本質:貨幣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的本質是 A.商品交換的媒介物 B.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 C.商品的等價物 D.商品相對價值形成 「B」(2007年單選題第5題)。 13.貨幣的職能 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其他職能由此產生 價值尺度是指用貨幣來表現和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職能在市場上,一臺筆記本電腦的標價是12000元,此時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貨幣是 A.實在的貨幣 B.信用貨幣 C.觀念上的貨幣 D.現金 「C」(2005年單選題第5題)。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無需現實的貨幣,只需觀念的或想象的貨幣。 流通手段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必須是現實的貨幣,而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紙幣是貨幣的符號,它代表金屬貨幣執行貨幣流通手段職能。 貯藏手段指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被貯藏起來。執行貯藏手段的貨幣不能是想象的或觀念形態的貨幣,也不能是不足值的貨幣或僅僅是價值符號的紙幣,而必須是足值的貨幣即具有實在價值的金銀。 支付手段是指在賒購賒銷即延期支付方式買賣商品時,貨幣用于清償債務的職能以及用來支付租金、利息、稅金和工資的職能。 世界貨幣是指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發揮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會財富代表的作用,它是貨幣上述各種職能在世界范圍的延伸和運用。 14.貨幣流通規律 貨幣流通規律就是一定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于待售商品總量、價格水平、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三個因素。 紙幣的流通規律要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為基礎,即紙幣的供應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趙祁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考研暑期復習啟動之政治篇 |
|
閱讀下一篇:考研名師指導2009年考研政治備考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