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識:如何建立人事測量工具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11-11
一、填空及選擇
⒈要建立一項完善的人事測量工具,目標設定是第一步。
⒉根據測量目標確定測量的內容和形式:確定測量內容和形式是決定性的關鍵,它決定測量有效與否。
⒊根據測量的對象確定題目的形式:在編制測量工具時,還應該考慮使用測量工具的團體的組成和特點,如被試的年齡、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文化背景、閱讀水平等因素。測量工具針對的對象不同,測量工具采取的形式、題目的編寫、測量題目的難度、取樣的范圍都可能有所不同。
⒋一般在客觀題的測驗中,為了可供篩選,編寫出的題目應比實際需要多20%以上,如考慮到以后還要不斷篩選和修改,初次編寫的題目可以比實際需要的多出一倍到幾倍。
⒌題目的編排:選擇和編排過程包括定性的邏輯分析和根據預測的結果進行的定量分析。
⒍對題目進行初步選擇的主要依據是:題目本身的性質、對預期測量目標的可測量程度。這一步可細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⑴檢查題目是否符合細目表中某一單元格內容的要求;
⑵根據細目表對各部分所要求的比例選擇適當數量的測試,使測量工具盡量覆蓋整個細目表的內容;
⑶檢查題目是否敘述明確清楚,是否提供了額外線索;
⑷檢查題目十分適合將要施測的對象和施測的條件;
⑸檢查題目的難度是否恰當,一般來說,難度定為0.50(50%的人答對此題)較為合適(對能力、技能類的題目要求除外);
⑹檢查所選擇的題目是否彼此獨立,沒有重疊,即回答某一問題所需的知識與能否回答其他問題無關。
在選擇題目時還要注意測量工具的長度。在一個測量工具里究竟包括多少題目比較合適,既要看是否能完全滿足測量目的的要求,也要根據測量工具的時間限制和被試的年齡和閱讀水平而定。
⒎題目的最佳編排的一般原則:
⑴將測量相同因素的測試題排列在一起;
⑵盡可能地將同一類型的測試題組合在一起;
⑶難度測驗的題目應按由易到難排列;
⑷對于人格測驗,應盡量避免將測量同一特質的題目編排在一起,防止被試猜測出題目所要測查的因素。
⒏對題目的選取只是依靠編寫者的主觀經驗,題目的效果如何還需要進行定量的客觀分析。這時的測試題還只能叫做預備測試題,還需要獲取被試對這些題目的反應的材料,為進一步篩選題目和為編排測量工具提供客觀依據。
必須將預備測試題對一定規模的小樣本被試進行施測,獲得數據以進行校驗、修訂。這一過程稱為測試題的預測試。
⒐數據收集上來之后,就應該利用這些數據對題目進行分析,刪除不好的題目或對題目進行修改,這個過程稱為題目分析,具體內容包括對題目的項目分析和對測驗信度、效度指標的檢查。
⒑對測試題的預測試應注意以下問題:
⑴預測試對象必須和將來正式測試的對象相似;
⑵預測試的實施過程與情境應力求與將來正式測量工具實施時的情境相似;
⑶預測試的時限可稍寬些,最好使每個被試都能將題目答完,以便搜集充分的反應資料,使統計分析的結果更為可靠;
⑷在預測試過程中,應將被試的各種反映情況隨時加以記錄。題意不清之處,在修改測驗時作為參考。
⒒根據預測結果進行題目分析,對每個題目的具體分析稱為項目分析,主要是指根據題目的難度、區分度、備選答案的合適度等數量指標來對題目進行分析。
二、簡答及論述
⒈顯示性測量與預測性測量的區別與聯系。
顯示性測量反映被測者具有什么知識和特點,能完成什么任務。如成就測驗、態度測驗就是顯示性測量。
預測性測量:工具幫助觀測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如能力傾向測驗可以預測個體將來的工作績效。角色扮演、公文筐測驗能夠直接預測個體將來在同樣的工作情境中的工作表現。
⒉目標分析與任務分析。
在實際過程中,測量工具的編制者還必須把測量目標轉換成可操作的測量指標,這種轉換過程稱之為操作化或目標分析過程。
目標分析與測量目標是密切相關的。根據測量目的的不同,我們區別以下三個情況來具體分析:
⑴對于有選拔和預測功用的預測性測量工具,主要任務是要對所預測的行為活動做具體分析,故稱之為任務分析或工作分析。包括兩個步驟:首先要確定,為了使所預測的活動達到成功,需要哪些心理特質和行為。其次,還要建立衡量被試成功與否的標準,稱之為效標。效標可以作為鑒別測量工具的預測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
⑵如果測量工具用于測量一種特殊的心理品質或特質,首先必須給所要測量的心理和行為特質下定義,然后找出該特質往往通過什么行為表現出來。
⑶測量工具是描述性的顯示測驗,它的目標分析的主要任務則是確定所要顯示的內容和技能,從中取樣。成就測驗就是一種典型的描述性顯示測驗。
雙向細目表是一個由測量的內容材料維度和行為技能維度所構成的表格,它能幫助成就測量工具的編制者決定應該選擇哪些方面的題目以及各類題目應占的比例。如果要檢查新員工培訓班的培訓效果,那就需要采用成就測驗。這種成就測驗的內容,就可以利用雙向細目表來確定。
⒊測驗題目的來源。
收集題目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從現成的測驗中選取、按照現有理論設計、請專家設計等。如編制態度測量量表,則有關態度的類型、定義等理論都有參考和指導作用。專家無疑是設計測驗的重要資源。在收集題目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⑴題目的來源要盡可能地豐富,這樣測量內容不至于偏頗,并能提高行為樣本的代表性;
⑵題目要有普遍性,尤其是成就測驗,要保證所有施測對象都學過該測驗中題目所包含的內容;
⑶在編制智力或能力等本身不應體現文化影響的內容的測量題目時,要盡量避免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
⒋題目編寫的原則。
對測量工具題目進行編寫要遵從某些一般原則,這些原則可以歸納為內容、語言、表達與理解這四個方面。
⑴針對題目內容的原則。
要求題目的內容符合測量工具的目的,避免貪多而亂出題目;
內容取樣要有代表性,符合測量工具計劃的內容;
各個試題必須彼此獨立,不可互相重復或牽連,切忌一個題目的答案影響對另一個題目的回答。
⑵針對題目語言的原則。
使用準確的當代語言,不要使用古僻艱深的詞句;
文句簡單扼要,既排除與解題無關的陳述,又不要遺漏解題的必要條件;
最好一句話說明一個概念,不要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觀念;
意義必須明確,不得曖昧或含糊,盡量少使用雙重否定句。
⑶針對題目表達的原則。
盡量避免主觀性和情緒化的字句;
不要傷害被試感情,避免涉及社會禁忌或隱私;
避免誘導和暗示答案;
避免令被試為難的問題。
⑷針對題目理解的原則。
題目應有確切答案,不應具有引起爭議的可能;
題目內容不要超出受測團體的知識和能力范圍;
題目的格式不要引起誤解。
⒌題目的分類。
題目的種類很多,根據被試所作出的反應方式進行分類,可分為提供型和選擇型題目。
⑴提供型題目:要求被試提供答案,如問答題、填充題。另外,各種操作性題目,如畫圖、表演、完成某項任務、回答問題等,都可算做提供型題目。
⑵選擇型題目:要求被試在提供的備選答案中選擇正確答案,如是非題、匹配題、選擇題。
⒍測驗題目可分為幾種類型,并舉例說明。
⑴問答題:指示語:試以2000字說明下述問題:①比較問答題和客觀題的優劣;②解釋進行課堂測量工具項目分析的理由。
⑵填充題:指示語:在每個空格內填上合適的字句:①客觀測量工具的客觀性的關鍵是:____;②編制一個預測某種工作成功程度的測量工具的第一個步驟是:____。
⑶是非題:指示語:如果該題正確,請在“是”上劃“√”;若該題不正確,請在“否”上劃“√”。是否①心理測量工具只是心理測量的方法之一。
⑷匹配題:指示語:請在右欄選擇合適的答案的編號,填在左邊每題的編號前。
__①團體智力測量工具a.比奈
__②個體智力測量工具b.達爾文
__③興趣問卷 c.高爾頓
__④人格問卷 d.歐提斯
__⑤線性相關 e.皮爾遜
__⑥感知覺測量工具 f.羅夏克
g.斯皮爾曼
h.斯特朗
i.伍德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