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國考行測:真假推理型的解題技巧
來源:網(wǎng)絡(luò) 發(fā)布時間:2010-10-21 10:40: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真假推理題型是公務(wù)員邏輯判斷的一個重要考點,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求解,一直困擾著許多考生。華圖教育公務(wù)員考試輔導(dǎo)專家胡海濱老師在教學(xué)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考生在解此類題目時,沒有統(tǒng)一的方法和固定的思路,而是試圖在每道題中尋找個別的技巧。可想而知,這些個別技巧通常不適用于其他題目,并沒有太多價值和意義。
為此,我們特針對這部分題目為廣大考生做了一個深度的總結(jié):突破真假推理題,只要掌握“三種矛盾,兩種反對”關(guān)系,而無需記憶任何邏輯關(guān)系圖。這種“千篇一律”的普適性解題方法才是解決此類題型的“金鑰匙”。
所謂“三種矛盾,兩種反對”的內(nèi)容,具體如下:
三種矛盾:(必一真一假)
(1)A,—A
(2)所有都,有的不
(3)有的,所有都不
兩種反對:
(4)有的,有的不: 可同真,不同假(所以,至少一真)
(5)所有都,所有都不:可同假,不同真(所以,至少一假)
考生在解題時,第一步,首先尋找這五種關(guān)系;第二步,由此來推知其余項真假;第三步,斷定真實情況;第四步,把真實情況帶回“矛盾或反對”項中,確定其中的真假項。
此法簡單,實用,易于理解和記憶。僅用此方法,考生便可以解決所有真假推理型題目。下面,我們將結(jié)合四道題目對該方法的使用進行完整的解析:
【例1】 某珠寶商店失竊,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審。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個口供中只有一個是假的。 如果以上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是真的? ( )
A. 說假話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 說假話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 說假話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說假話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尋找五種關(guān)系。很容易發(fā)現(xiàn)條件2和4為(1)情況,是矛盾關(guān)系,必一真一假。
第二步:推知其余項真假。又已知只有一假,可知,1和3為真話。
第三步:推知真實情況。1真知“丙”,3真知“丁”。
第四步:把真實情況帶回“矛盾或反對項”,確定其中的真假。由真實情況:丙和丁是案犯,可知矛盾項中:2為真話,4為假話。
【例2】 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學(xué)。甲說:“我班同學(xué)都是團員。”乙說:“丁不是團員。”丙說:“我班有人不是團員。” 丁說:“乙也不是團員。”
已知只有一個人說假話,則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項為( )。
A。說假話的是甲,乙不是團員 B。說假話的是乙,丙不是團員
C。說假話的是丁,乙不是團員 D。說假話的是甲,丙不是團員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很容易發(fā)現(xiàn)條件1和3為(2)情況,是矛盾關(guān)系,必一真一假。
第二步:又已知只有一假,可知,2和4為真話。
第三步:2真知“—丁”,4真知“—乙”。
第四步:由真實情況:—乙和—丁,可知矛盾項中:3為真話,1為假話。
【例3】 甲、乙、丙、丁四同學(xué)在一起議論本班參加A活動的情況。甲說:我班所有同學(xué)都參加了;乙說:如果張帆沒參加,那么李航也沒參加;丙說:李航參加了;丁說:我班所有同學(xué)都沒有參加。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的不正確,由此可見:
A。甲說的不正確,張帆沒參加 B。乙說的不正確,張帆參加了
C。丙說的不正確,張帆沒參加 D。丁說的不正確,張帆參加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很容易發(fā)現(xiàn)條件1和4為(5)情況,是反對關(guān)系,至少一假。
第二步:又已知只有一假,可知,2和3為真話。
第三步:3真知“李”,2真知“張”。
第四步:由真實情況:李和張,可知反對項中:1為真話,4為假話。
通過以上題目的解析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掌握五種關(guān)系,固定解題思路”,才是我們解決真假推理題的關(guān)鍵。這種“千篇一律”的技巧,可適用于各種真假推理題,只要掌握了它,我們就能快速且有效地解決此類題目。最后,臨近考試,祝愿所有考生能取得理想成績!
【責(zé)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