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鋼鐵產業平穩運行,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特編制本規劃,作為鋼鐵產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 一、鋼鐵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我國是鋼鐵生產和消費大國,粗鋼產量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鋼鐵產業快速發展,粗鋼產量年均增長21.1%。2008年,粗鋼產量達到5億噸,占全球產量的38%,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4.53億噸,直接出口折合粗鋼6000萬噸,占世界鋼鐵貿易量的15%。2007年,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936億元,占全國GDP的4%,實現利潤2436億元,占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9%,直接從事鋼鐵生產的就業人數358萬。鋼鐵產品基本滿足國內需要,部分關鍵品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鋼鐵產業有力支撐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就業,對保障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鋼鐵產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資嚴重,產能總量過剩。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約1億噸。二是創新能力不強,先進生產技術、高端產品研發和應用還主要依靠引進和模仿,一些高檔關鍵品種鋼材仍需大量進口,消費結構處于中低檔水平。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鋼鐵企業分布在內陸地區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環境容量、水資源、運輸條件、能源供應等因素的嚴重制約。四是產業集中度低,粗鋼生產企業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的企業鋼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28.5%。五是資源控制力弱,國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亂。鋼鐵產品經銷商超過15萬家,投機經營傾向較重。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我國鋼鐵產業受到嚴重沖擊,出現了產需陡勢下滑、價格急劇下跌、企業經營困難、全行業虧損的局面,鋼鐵產業穩定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應當看到,鋼鐵產業在經歷了長期粗放型擴張后,必然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現階段,我國城鎮化、工業化任務依然繁重,內需潛力巨大,鋼鐵產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必須抓住機遇,制定實施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鋼鐵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著力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切實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 1.應對危機與振興產業相結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著力解決鋼鐵產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保先進生產力,保重點骨干企業,保關鍵品種,保市場穩定,促進產業平穩發展,又要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加快鋼鐵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2.控制總量與優化布局相結合。按照沿海、沿江、內陸科學合理布局和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要求,結合淘汰落后、企業重組和城市鋼廠搬遷,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 3.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相結合。培育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工藝裝備水平,提升產品檔次和質量。 4.企業重組與體制創新相結合。通過體制創新,努力消除影響企業重組的財稅利益分配、資產劃撥、債務核定和處置等體制性障礙,為推動鋼鐵企業集團化發展和實現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創造良好的環境。 5.內需為主與全球配置相結合。堅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優化直接出口,擴大間接出口,在努力加強地質勘查和合理開發利用國內鐵礦資源的同時,抓住機遇,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三)規劃目標。 力爭在2009年遏制鋼鐵產業下滑勢頭,保持總體穩定。到2011年,鋼鐵產業粗放發展方式得到明顯轉變,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再上新臺階,綜合競爭力顯著提高,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1.總量恢復到合理水平。2009年我國粗鋼產量4.6億噸,同比下降8%;表觀消費量維持在4.3億噸左右,同比下降5%。到2011年,粗鋼產量5億噸左右,表觀消費量4.5億噸左右,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維持在4%的水平。 2.淘汰落后產能有新突破。按期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和20噸及以下轉爐、電爐產能。提高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力爭三年內再淘汰落后煉鐵能力7200萬噸、煉鋼能力2500萬噸。 3.聯合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國內排名前5位鋼鐵企業的產能占全國產能的比例達到45%以上,沿海沿江鋼鐵企業產能占全國產能的比例達到40%以上,產業布局明顯優化,重點中心城市鋼鐵企業污染明顯減少。 4.技術進步得到較大提升。加強技術改造,加快技術進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品種結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60%以上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百萬千瓦火電及核電用特厚鋼板和高壓鍋爐管、25萬千伏安以上變壓器用高磁感低鐵損取向硅鋼等產品生產實現自主化,關鍵鋼材品種自給率達到90%以上,400MPa及以上熱軋帶肋鋼筋使用比例達到60%以上。 5.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技術裝備水平,一般裝備基本實現本地化、自主化,大型裝備本地化率92%以上。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端產品研發、生產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6.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不超過620千克標準煤,噸鋼耗用新水量低于5噸,噸鋼煙粉塵排放量低于1.0千克,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實現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綜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雙達標。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