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肉補瘡式的“取消公考加分”并不足取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9-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近來,多地相繼公布取消大學生村官考錄公務員的加分優惠政策,相關地區考生對其他地方未取消加分表示不滿。名目繁多的加分項目也引發了公眾的質疑,一些省級行政事業單位招錄時可加分的項目共有十幾種。(《中國青年報》9月6日)
公務員考試,為我國第一大人才錄用考試。上至國考省考,下至市考縣考,都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味道。公務員考試的公平、公正與透明,關系乎的不僅僅是一次取仕考試,更重要的,它關乎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和底層青年向上的憧憬與希望,更關乎社會的穩定。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公務員考試的公平性,是公務員考試的關鍵所在。
作為考試制度,有加分項目,就難免有舞弊和不公。高考加分引發的公共事件及丑聞層出不窮,公務員考試加分的質疑也從未消逝過。從這個角度上講,取消公務員加分政策,算是一種社會進步。但問題是,加分政策取消之后,坊間對公務員考試的質疑就會消弭嗎?加分是不是公眾質疑的主要著眼點?如果不是,答案又在哪里?在筆者看來,公務員加分雖然出現了“你加我加等于大家不加”的現實局面,但問題的癥結并不在于此。
其一、公務員加分政策,是沒有原罪的。只要是公開的,就是公正的。像西部支教、支農、支醫、扶貧與當村官等加分項目,是早在中央及各地的“公務員考試章程”明顯告知大家的。許多大學生畢業之后選擇“三支一扶”或當村官,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在公務員考試中多加點分。但遺憾的是,在他們任務完成之時,地方取消了這樣的加分政策——這應當算是一種不公平。其二,公務員加分和高考加分完全是兩碼事:高考加分是一種才能加分,而公務員加分是一種實踐加分。才能加分,在權力的庇護之下,很有可能變成權錢交易,容易發生種種黑幕,但實踐加分則不然,去西部鍛煉的大多不是權勢子弟,相反他們大多來自于農村,他們鮮有向上晉級的機會,所以他們才寄希望于通過吃苦的方式來完成加分上的優惠。
加分只是公務員考試中的很小的一個環節。根本的問題并不在于此。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公務員考試現在還存在大量的不公開、不透明環節。比如說,去年就有媒體開始質疑公務員考試的“三不準則”,即不公布試題、不公布標準答案、不標注分值。除此之外,公務員考試還有諸多關于“不”的弊病,比如說,不公開閱卷、不公布排名、不公示錄取人員資料……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透明、不陽光,各地才屢屢曝出公務員考試的舞弊事件。今年5月份,三亞社保局局長女兒溫娉婷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99分的成績,高調入圍三亞小額貸款擔保中心綜合崗位事件在網上曝光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被人稱作“99分行測事件”。再者,各地曝光的“特招”丑聞,也多與加分無關,比如,某縣法院院長特招自己的白癡兒子進法院事件,再比如,某市對專業技術型人才子女實行特招……事實上,權勢的既得利益者,根本無需用考試加分的策略來完成就業,有時候,僅僅憑借一句話、一個簽字,就足以完成工作的安排。
解決公務員考試公平問題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大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人才錄用的陽光程度,輔之以對權力的規范和約束。而像取消公務員加分政策這樣的做法,更像剜肉補瘡式的作法而已。于根本問題的解決不僅沒有幫助,還造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不平等。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