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攀峰:公平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要義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9-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最近一些地方相繼公布,今后大學生“村官”等六類服務基層項目的人員可定向考錄公務員,不再享受筆試加分等優惠政策,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錄加分日益泛濫,“你加我加等于大家都沒加”,并引起輿論的廣泛質疑。(中國青年報9月6日)
加分之風在近年來我國各類招錄考試中盛行,其基于鼓勵性和擇優性的目的顯而易見。但是在各類考試的實施過程中,加分其實就成為搞特殊化,社會公平就成為優惠政策的犧牲品。因為平等的第一步是公正,而由于加分政策各有不同,加分標準五花八門,利益驅使下,在公務員、村官、事業單位等各類招考中投機取巧者就各顯神通了,機會公平就備受質疑。
什么是招錄考試中的機會公平呢?那就是對任何人而言報名的門檻都很低,準入標準相同,并且在同一考試面前,起始分數平等,這種準入上的公平就是機會公平。
其實,在現代社會領域尋找公平的競爭法則是很容易的。奧林匹克精神中就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和公正,而這也是使奧運會極具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來自五湖四海的競技規范可能更能體現人類的公平需求。的確,在現代奧運會中,可能有著由于裁判誤判所引發的不公,除此之外,無論你是什么“杰出人才”、“優秀青年”,有何等壯觀的優先理由,其評判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很單純的比賽成績,沒有任何的附加。這就是奧運的魅力,設想如果把奧運整得像中國高考加分一樣,會有那么多的人參與其中,會有那么多的人去沉醉其中嗎?
社會的不公平準入其實還不止于在這些方面。方方面面的社會細節中,形形色色的不公平準入就優先坐享其成了。你看,在火車站、飛機場買票,在醫院看病,那些無一例外的“優先窗口”、“綠色通道”是為誰而開放呢?如果是傷殘人士、孕婦、老年人或者是行動上有其他缺陷的人,我想我們都會理解并且贊同,因為這是我們社會扶持公平的要義,也是人類最可貴的品質。但是在現實中,這些所謂的通道往往是為“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特殊群體服務。試想一下,這些特殊的群體往往是實權在握的社會強勢階層,他們在社會公共領域內的競爭比普通人就具有優勢,還需要更上一層的“特殊通道”?
其實很少有人在社會公平領域去追問這種現象,其根本是人們見怪不顧了,剩下的往往只是羨慕的目光。那又是誰來劃分這種不公平的準入呢?又是憑什么劃分這種次序呢?
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就是講求公平的圣地,是為“生而平等”的眾生提供生存和發展空間的,公共服務管理機構當然沒有權利去劃分這種不公。當然也許有人會理解這種優先,認為那些特殊群體為社會、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社會應當給予照顧。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些人對社會的貢獻作為其享有特權的理由,那社會根本就無公平可言,為了享受這種自身貢獻所帶來的特權,強勢群體就有可能貪得無厭的踩踏在社會公平的天空,公眾公平就逐漸消失,而特殊人物將實現一勞永逸。再者,這種特殊人物可以擠占社會公平的商業化思考法則就違背了社會公共服務中的公平要義。
在 2000年前的《史記》中,司馬遷就曾提出,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今天,溫總理也常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千年的智慧總結出了一個道理,公平應該成為一個社會的普遍原則。當然哲人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是這個普遍原則應當是社會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目標。回歸招錄考試本身,我們知道實現公平競爭是關鍵。在就業和實現生存與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守護其自始至終的公平是和實現社會和諧的本質一樣的。把公平公正的精神實現于整個社會也是奧林匹克精神深層內涵。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