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氣象觀測資料調查內容 (1)地面氣象觀測資料。根據所調查地面氣象觀測站的類別,并遵循先基準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則,收集每日實際逐次觀測資料。觀測資料的常規調查項目包括:時間(年、月、日、時)、風向(以角度或按16個方位表示)、風速、干球溫度、低云量、總云量。 根據不同評價等級預測精度要求及預測因子特征,可選擇調查的觀測資料的內容:濕球溫度、露點溫度、相對濕度、降水量、降水類型、海平面氣壓、觀測站地面氣壓、云底高度、水平能見度等(表3-12)。 表3-12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內容
(2)常規高空氣象探測資料。觀測資料的時次根據所調查常規高空氣象探測站的實際探測時次確定,一般應至少調查每日1次(北京時間08點)的距地面1500 m高度以下的高空氣象探測資料。觀測資料的常規調查項目包括:時間(年、月、日、時),探空數據層數、每層的氣壓、高度、氣溫、風速、風向(以角度或按16個方位表示)(表3-13)。 表3-13常規高空氣象探測資料內容
對于修訂版大氣導則所推薦的進一步預測模式,輸入的地面氣象觀測資料需要逐日每天24次的連續觀測資料,對于每日實際觀測次數不足24次的,應在應用氣象資料前對原始資料進行插值處理。插值方法可采用連續均勻插值法(實際觀測次數為一日4次或一日8次)或者均值插值法(實際觀測次數為一日8次以上)。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