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大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態分為顆粒物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物,其中粒徑小于()的污染物亦可劃為氣態污染物。 2、距污染源中心點5 km內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過排氣筒高度()時,定義為復雜地形。 3、大氣中S02的濃度為5 ppm,以mg/m3表示的濃度是()。 4、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數據分析,可采用()表示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特征。 5、某地大氣環境監測PM10的日平均濃度為0.45 mg/m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PM10二級標準日平均濃度為0.15 mg/m3,則超標倍數為()。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環評師技術方法模擬試題(18)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環評師《技術方法》精選試題(2)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