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341.請教關于計算方面的問題:生活污水的流量為1600t/d,進水水質為COD=500mg/L,BOD5=250mg/L,SS=200mg/L,TKN=70mg/L,TP=3.8mg/L,出水水質要求COD=60mg/L,BOD5=20mg/L,SS=20mg/L,NH3-N=8mg/L,TP=1mg/L。 因為進水動植物油含量高,在處理工藝進水前段設置了氣浮設備,后面工藝采用A/O,污泥負荷采用是0.9,污水總停留時間為16h。現想將缺氧段的停留時間設置為好氧段的20%。我的問題是: 1.設計時氣浮工藝取BOD5的去除率為15%,SS的去除率為80%,TKN去除率為10%,這樣取合理嗎? 2.水力停留時間是采用污泥負荷方法計算的。但我用反硝化速率核算,這個水質缺氧段的停留時間高達6.5h,雖然計算時有很多經驗值在里面,但仍有點迷惑,理論上按反硝化速率計算更有説服力,但又擔心工程浪費。 3.對于這種水質,根據我提到的進出水水質和污泥負荷,能滿足氨氮達標嗎? 4.我采用化學除磷,想把藥劑直接投加在氣浮工藝那段,可以嗎? 5.我在計算過程中發現活性污泥量很少,就是內源呼吸分解泥量與降解BOD5產生的泥量相當,是不是因為對應的泥齡過長呢?還要補充一句,污水冬季的最低溫度不低于10度。對于這種水質脫氮處理需要補充碳源,除糞便水和葡萄糖,還有什么有效且廉價的物質作為碳元投加呢? 答:你提出的幾個具體問題回答如下: 1、氣浮工序BOD和SS去除效果是因水質而異,你定的去除率應該沒問題。 2、污泥負荷采用是0.9kgbod/kgmlss.d,你寫錯了吧,如果小10倍就差不多。 3、關于缺氧段的停留時間要考慮很多因素,設計時大多為好氧區容積的1/3~1/4,我認為你定的時間夠了,因為好氧區也有一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假如你們廢水的凱氏氮降低一半,不設缺氧段也沒事。 4、你介紹的進出水水質和污泥負荷下氨氮達標應該沒問題,如在冬季就不好說了,在10度水溫下硝化效果就很差。 5、前面的氣浮工藝應該是混凝氣浮,磷也能去除,藥劑不能直接投加在氣浮內,應該是先進行混凝。 6、你計算出內源呼吸分解泥量與降解BOD5產生的泥量相當的可能性不大,考慮到冬季水溫低的因素,泥齡長些也是必要的,此外,由于是采用前置反硝化,需有較大的回流,這樣會使生化池實際的水力停留時間大幅縮短,也需考慮生化反應時間上的保證。 7、從本廢水的BOD5/TKN來看,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不足,考慮到一部分微生物自溶后釋放出來的那部分有機碳也可利用,所以能基本滿足或稍缺。酒廠的酒糟和豆制品廠的豆渣等都是很廉價的碳源。個人之見,僅供參考! 342.本廠的豆制品廢水工藝是這樣的:原水-氣浮-兼氧-厭氧-好氧-沉淀-外排。池內掛填料。現在板框壓濾機的脫水效果很差,污泥添加過生石灰,但效果不明顯。后將濾布換粗了,剛開始壓濾還行,用不多又不行了。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343.理論上講,在硝化反硝化過程中,長時間曝氣會使硝化過程更加徹底,降低氨氮含量,但是在實際運行中為什么曝氣時間變長反而會導致氨氮含量升高? 344.IC反應器內因為污泥負荷超標造成顆粒污泥被洗出的原理是什么?除了污泥負荷超標外,是否還有其它原因造成顆粒污泥被洗出.是污泥先死亡后被洗出,還是因被洗出而死亡.造成顆粒污泥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345.看了您關于污泥沉降比論述中所說的有幾點疑問請教: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環境影響評價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44)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