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91.問:現在濃縮池上飄滿了浮泥,(顏色是灰色的)我們已經延長了泥齡,減少了濃縮池的進泥?蔀槭裁催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答:這樣的措施沒有針對性,應該增加濃縮池的出泥量,使污泥在濃縮池的停留時間減少,以防厭氣發酵。 192.問:UNITANK工藝能否用在大規模污水廠中,有用過這個新工藝的工程師說不宜在大規模污水廠中應用,因為自控等很復雜,而且除磷效果較差,是這樣嗎?廣東獵德污水廠是22萬噸/日,上海石洞口污水廠是40萬噸/日(近期),據說運行總體情況不錯,而且石洞口污水廠要角逐詹天佑大獎,這個工藝用在大型污水廠究竟怎么樣? 193.問:我們的好氧池為生物接觸氧化池,目的是將氨氮從30降至10以下,實際現在加顯色劑后和空白差不多。加碳酸鈉調節堿度,從后面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于回流不好控制,所以有時是泥有時是水。以前發現沒污泥回流時整個好氧池的pH值就隨水流方向急劇下降,但有污泥回流時就不會了,能保證出水pH值在6.5-7之間。但近幾天發現整個好氧池pH值偏低,前端僅6.9,出水5.8左右(進水所有指標和碳酸鈉量均未改變,氨氮濃度依然測不出),即使相對以前改善污泥回流狀態也是這樣請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我們好氧池后面的沉淀池是豎流沉淀池(148m3,水量30m3/h),下面有四個小泥斗,在現有狀況下應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好氧池回流污泥狀態? 194.問:(前一貼回復后的問題)我們的系統以前是不回流的,當然因為設計時氨氮根本不需要考慮,以前沒認真對待過這個好氧池,監測時發現整個好氧池pH值程下降趨勢(按水流方向6.3——5.5——5.3——5.1);同時因氨氮進水濃度增高處理不了,請人來看時有兩個建議:一是提高堿度,二是污泥回流。當時只采用了第一個建議,加碳酸鈉之后氨氮確實有效去除了,但pH值依然下降幅度比較大,而且很不好控制,后來在進行污泥回流,發現對pH值的穩定有較好的效果,現在就一直回流了。對好氧池系統總感覺很不放心,一來通過好氧過程僅僅是將氮從氨氮形態轉化成了硝態氮,并沒有將其從水中除去,對環境的危害也沒有降低;二來我經常懷疑這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請幫助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195.問:請教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應控制在多少范圍內,需要安裝曝氣及攪拌裝置嗎? 196. 問:我們廠在北京地區,規模三萬噸,采用水解+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運行兩年以來,如果開兩臺泵二沉池(負荷0.9左右)總有浮泥現象,有時候還出現針狀絮體。影響出水SS。但是在開一太泵的時候,效果很好,請給診斷! 197.問:我們處理的是造紙廢水和化工混合廢水,采用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近一年來進水氨氮不斷增高,大約在25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在30%-40%左右。請問氨氮增高對系統運行有何影響?應怎樣處理?假如進水氨氮控制在80怎樣處理才能達標? 198.問:怎么樣確定水解酸化停留時間? 用什么標準來確定污水達到水解酸化的程度和效果? 199.問:我們廠采用CASS工藝,進水濃度由去年的COD 在平均250ppm到現在的平均350ppm左右,同時進水懸浮物也比去年多了很多。處理周期是4小時,間歇曝氣,采取邊進水邊曝氣2小時的方式,進水濃度沒這么高的時候基本采取進水1小時,曝氣也1小時的處理方式。在曝氣階段結束時DO基本保持在2ppm以上,但是活性污泥的顏色還是黑色的。每進一批水的水量沒有大的變化。采取前一方式處理已經有半個多月了,處理后出水還是維持在150ppm左右,懸浮物在50~60ppm,污泥呈黑色,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差,結構松散,難見到原生微生物,MLSS 在1700 ppm ,進水BOD在120左右。 200.問:制藥廢水,硫酸鹽3000-4000,Cl-3000-4000,COD3000-4000,想在水解酸化池內掛填料,但小試發現掛膜相當困難;不知是填料選擇不當,還是Cl-較高的原因?環保公司說Cl-超過3000填料就無法掛膜。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環境影響評價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19) |
|
閱讀下一篇:環境影響評價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21)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