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01.問:我廠廢水處理量150噸/小時,正常運行中同時投加三種營養劑:硫酸銨、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請問:這3種藥劑配合在一起合理嗎?怎么搭配才合理?有什么好的營養劑嗎? 答:應該先確定廢水的BOD5量,然后根據碳、氮、磷的比值來確定投加量,由于廢水的濃度會變化,日常運行時的氮、磷投加量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還要考慮是否經濟,如:磷酸氫二鈉或其他磷酸鹽選用時,要根據分子中磷占的比例及價格來考慮。假定磷酸氫二鈉的價格明顯低于磷酸二氫鉀,但由于其中磷的原子量與分子量之比較小,且含結晶水較多,就不一定合算。 102.問:現在這里的蛋形消化池溫度只有23度左右。我想問: 103.問:一家發酵企業廢水處理裝置,由于廢水中COD、NH3-N濃度高,采用2級A/O工藝進行處理,流程是:廢水池→給液泵→調節pH→第一缺氧脫氮池→好氧硝化池(推流式)→第二缺氧脫氮池→再曝氣池→澄清池。最近澄清池經常出現污泥上浮,經分析是第二脫氮池反硝化效果差,出水夾帶硝酸根進入澄清池,在澄清池發生反硝化反應所致。采取的措施是向第二脫氮池加入葡萄糖(最多時一天要加30%的葡萄糖4、5m3),同時把硝化池的DO降低(最低降到了0.5mg/L),效果仍然不穩定,有時好,有時壞。請幫助分析原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如果第二好氧池DO降到0.5 mg/L,到第二反硝化池的后半部就可能完全厭氣,此時,如果氧化還原電位到負值,部分硝酸鹽又會還原為氨氮,使后面的好氧池繼續進行硝化,造成硝酸鹽積累,也影響后曝氣池剩余碳源的去除。所以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降低硝化池的DO來防止好氧區向缺氧區后移在理論上是對的,但DO降得太低就會出現我前面分析的情況。建議:增加后好氧池的曝氣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目的是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內缺氧而反硝化。 104.問:某城市在海拔3650多米, 最低氣溫零下14℃, 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 這地方的生活污水用什么工藝處理好? 105.問:最近曝氣池泡沫上粘有很多泥而且很粘,到二沉池表面有很多浮泥,MLSS很低,污泥鏡檢中有很多輪蟲的尸體,有循纖蟲,漠口蟲,耗氧很少,請問是否是污泥中毒?污泥中毒會發生什么現象? 106.問:二沉池為中進周出式幅流式沉淀池,池內徑48米,池有效水深3.2米。二沉池的表面負荷、固體負荷、堰口負荷等均在正常范圍內;生物池的污泥濃度一般在4000左右,R控制在50~100%,生物鏡檢測菌膠團正常并無污泥膨脹性狀,且SV在30~40%,SVI也在100左右。但奇怪的是運行以來二沉池周邊(邊緣區2~3米)區域經常有大量的淺黃色的絮狀污泥上浮,不是成層狀,某些小區域在更為嚴重。我曾將其作分析,上浮的污泥能重新沉下,且鏡檢發現菌膠團較好,且有原、后生動物,與生物池的相差不多。對以上情況希望能再給些建議。 107.問:中進周出的污泥濃縮池池面如出現大量浮泥,濃縮池直徑18m,高4m,污泥是由SBR重力流進,進泥的SS大概有6000mg/L,有時候會出現大塊的黑色污泥浮上來,過了一段時間后,情況好轉,但總是有小塊的泥色的污泥浮到水面。池子上面的清水深不到1m,會不會是池子設計的太高了。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108.問:污水處理調試時初加入量多少最經濟合理。 109.問:請說說引進污泥后調試的具體注意事項,特別是針對工業廢水的處理。 110.問:假期到了,接觸氧化池應該如何管理呢?要求方便快捷、經濟,又不能讓微生物死亡,在假期后能快速啟動。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環境影響評價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10) |
|
閱讀下一篇:環境影響評價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12)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