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1.問:CAST工藝,污泥脫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進水泵房,導致進水COD,SS偏高,并影響選擇池的反硝化反應(因為前段爆氣沉砂池已經(jīng)降解了部分C源),應該如何解決? 2.問:“污泥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如何來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確定它,還是用其它來確定排泥量? 3.問:本廠用的是卡羅塞爾氧化溝工藝。有時裝置的出水氨氮比進水還高,進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0.2左右,曝氣機3臺滿負荷運行。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這是怎么回事? 4.問:在運行過程中,氧化溝表面有一層厚厚的污泥堆積,粒徑約1mm左右的污泥顆粒泛黃色,時常會造成二沉池大量飄泥,污泥返白,有絮體隨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處理效果喪失,堆積污泥減薄消除。周而復始,請問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5.問:AB法A段如何控制?是從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給A段連續(xù)回流嗎?SV30應控制在多少?是5%-10%嗎? 6.問:如果一家污水廠運行一兩年處理效果沒達到較佳狀態(tài),那是不是應該考慮重新培菌(換泥)?換泥跟開始時的培菌有什么不一樣呢? 7.問:我調(diào)試的是工業(yè)廢水。工藝為水解+厭氧+好氧池1+好氧池2+沉淀。由于安裝問題,曝氣池布氣不均勻(圓形曝氣頭曝氣),每個曝氣器處,均有一個類似噴泉上下翻滾(直徑1m左右),曝氣不均,對處理效果有多大影響?還發(fā)現(xiàn)曝氣區(qū)填料掛膜較少,鏡檢有大的后生動物,沒有發(fā)現(xiàn)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為淡黃色,曝氣區(qū)外的生物膜厚達3cm,能給我解示一下嗎? 8.問:請問有關(guān)接觸氧化池的下例問題。 (1)接觸氧化池在放空時,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時間? (2)當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下降時,要不要投加營養(yǎng) ? (3)對于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認為有效嗎,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9.問:本廠的近一周的進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數(shù)據(jù)平均如下:進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總氮:64 總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 氨氮:7.6 總氮:22.8 總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數(shù):118.9 泥齡是35天 采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目前的進水大約只有2。5萬噸/天(設(shè)計是5萬噸),80%以上是工業(yè)廢水,另有少量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工藝流程是曝氣沉砂池-后生化池-后二沉池,沒有設(shè)置接觸池與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風機供氣,深水轉(zhuǎn)碟曝氣,連續(xù)進水時溶解氧達不到 1 mg/L,停止進水后溶解氧緩慢上升至4-5mg/L左右。進水的嚴重超標及構(gòu)筑物的缺陷,導致了生化池的負荷很高,且污泥濃縮池很小(180立方),有相當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進水泵房去。 我現(xiàn)在碰到的問題是: (1)二沉池在進水后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活性污泥懸浮顆粒,是靜沉時間不足還是難以沉淀?(2)三個二沉池均發(fā)現(xiàn)聚集的紅蟲(水蚤),水蚤好像是處理水質(zhì)好的表現(xiàn),是不是因為污泥濃度高導致大量繁殖?(3)二沉池有時發(fā)現(xiàn)有薄薄的一層飄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氣不足?還是污泥回流不及時?(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類滋生,有什么方法克服?(5)我認為污泥已老化嚴重,要將MLSS控低為3000-3500之間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齡,這樣生化池的耐沖擊會不會下降?出水水質(zhì)會不會上揚? 10.問:我們是石油化工廢水兩級生化處理,一級是圓形完全混合式曝氣池,二級是推流曝氣池,一級DO 0.2mg/L,二級DO5。0mg/L。這段時間一級生化進水PH 8.0,出水6.5,二級生化后PH 5.78,超出指標6-9的范圍,這是怎么回事? |
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 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shù)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huán)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