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生日、誕辰:人出生的日子,后者多用于所敬重的人。
35、審查、審察:前者指檢查核對是否正確、妥當(多指計劃、提案、著作、個人的資歷等);后者指仔細觀察。
36、事務、事物;如果指比較具體的事情、事件,要用“事務”;如果泛指各種物體和現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些事情事件),要用“事物”,如小說反映的事物很復雜。
37、豎起、樹起:前者強調的是具體事物;后者指強調的是抽象的事物。
38、豎立、樹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后者指物體垂直立在地面,強調具體事物。
39、實行、施行:前者指用行動來實現(綱領、政策、計劃等);后者指(1)法令、規章等公布后從某時起發生效力(2)按照某種方式或辦法去做。
40、熟練、嫻熟:“熟練”工作、動作因常做而有經驗:“嫻熟”與“熟練”相同,但用于書面語。
41、停止、停滯:前者指不再進行;后者指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展。
42、頭腦、腦袋:詞的語體色彩不同,前者是書面語,后者是口頭語。
43、團結、結合、勾結:詞的感情色彩不同。“團結”為了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褒義詞。“結合”人或事物間發生密切的聯系,中性詞。“勾結”為了進行不正當的活動而暗中互相串通、結合,貶義詞。
44、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詞,可作狀語、謂語、定語,后者是副詞,作狀語。
45、調節、調解、斡旋:“調節”指從數量上或程度上調整,使適合要求。“調解”指勸說雙方消除糾紛。“斡旋”指(意思同上)書面語,不帶賓語。
46、推委(諉)、推脫、推托:“推委(諉)”指把責任推給別人(不帶賓語)。“推脫”指推卸(責任等)。“推托”指借故拒絕。
47、體現、表現、呈現:“體現”某種性質或現象在某一事物上具體表現出來:“表現”(1)行為或作風中表示出來的(2)故意顯示自己(含貶義):“呈現”顯出、露出。(呈獻:把東西或意見等恭敬的送給集體或敬愛的人)
48、通過、經過:前者指以人、事物為媒介或手段達到某個目的。后者指通過(處所、時間、動作)。
49、體驗、體味:前者指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或親身經歷;后者指仔細體會。
50、推薦、推見:前者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組織或個人介紹,希望任用或接受;后者指從某人或事物中推想出。
51、頑強、頑固:“頑強”指堅強、強硬,表示贊許之意。“頑固”指(1)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2)立場反動,不肯改變。多含貶義。
52、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冤屈;后者指曲折。用“委曲求全”一詞時,可能有受點委屈的意思在內,但不能寫成“委屈求全”。
53、威望、威信:前者指聲譽和名望(側重名望)。后者指聲威和信譽(側重信譽)。
54、違反、違犯、違拗:“違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規、規程)。“違犯”指違背和觸犯(法規)。“違拗”指違背、有意不依從(上級和長輩的主意)。
55、心里、心理:“心里”,內涵單純,常表現在外,具體指“胸口內部”,多指在“思想里、頭腦里”。“心理”人的頭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是感覺、知覺、思維、情緒等的總稱,它還常常用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心里”讀xīnli,“心理”讀xīnl?。
56、象、像:“象”適用于三種情況:1、作名詞用,如“大象”。2、屬于名詞性詞素,不能單用,用來構詞,如表示形狀、樣子的“形象”“象征”等。3、屬于動詞性詞素,不能單用,可用來構詞,如表示摹仿、表現的“象聲詞”“象形字”。 “像”適用的三種情況是:1、作名詞,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畫像”“佛像”等。2、用作動詞,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