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法律法規模擬試題及答案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1-09
一、不定項選擇題
1、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BCD)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榮八恥”
B、毛澤東思想
C、鄧小平理論
D、“三個代表”
2、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的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是(A)
A、9小時以上
B、9小時
C、8小時以上
D、8小時
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A)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A、不滿十六周歲
B、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
C、不滿十八周歲
D、已滿十八周歲
4、新《未保法》中規定學校要履行以下義務:(ABCD)
A、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的義務
B、保護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的義務
C、保護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義務
D、保護特殊群體未成年人的義務
5、教師私自拆學生信件并偷看了學生信件內容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A)
A、通信隱私權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
C、自由權
D、沒有侵害學生的合法權益
6、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該保障教師工資和社會保險待遇,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善農村教師工資經費保障機制。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C)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A、高于
B、等于
C、不低于
D、低于
7、教師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其途徑或手段是進行教育法律救濟。教師適用的教育法律救濟途徑包括:(ABC)
A、公力救濟
B、私力救濟
C、公助救濟
D、其他救濟
8、未成年人是指未滿(C)周歲的公民。
A、14
B、16
C、18
D、20
9、江西省某中學為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要求初三年級各班“民主選差生”,當選者要向學校交500元押金。如當選者有違反校紀的情況,要么被沒收押金,要么被勒令退學。該中學的行為違反了新《未保法》(B)的規定。
A、第5條
B、第1條
C、第3條
D、第18條
10、發生違反《義務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礙義務教育實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負有領導責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應當(AB)
A、引咎辭職
B、受到行政處罰
C、追究民事責任
D、追究刑事責任
11、新《未保法》將矯治有違法或輕微犯罪行為,又不夠刑事處罰、勞動教養、收容教養,家長和學校都管不了的未成年學生的學校稱為(A)。
A、工讀學校
B、專門學校
C、半工半讀學校
D、特教學校
12、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從(C)起開始實行。
A、1986年9月1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13、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費的規定是:(C)
A、收學費,不收雜費
B、收雜費,不收學費
C、不收學費、雜費
D、不收書本費、雜費
14、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可能要承擔以下法律責任:(ABC)
A、民事責任
B、行政責任
C、刑事責任
D、違憲責任
15、國家提高教師素質的法律制度包括: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聘任制度和(ABC)
A、教師職務制度
B、教師考核制度
C、教師培養與培訓制度
D、教師獎勵制度
16、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C)普通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
A、低于
B、等于
C、不低于
D、高于
17、國家實行教科書審定制度,教科書的審定辦法由(D)規定。
A、縣級教育行政部門
B、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
C、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D、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
18、新《未保法》共7章72條,自(B)起開始實施。
A、2006年6月1日
B、2007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19、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A)
A、教師資格
B、競聘上崗資格
C、骨干教師資格
D、高一級職稱資格
20、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授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C)事業。
A、營利性
B、公共性
C、公益性
D、盈利性
21、教師給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關黑屋,侵犯了學生的(A)
A、人身自由權
B、表達自由權
C、人格尊嚴權
D、沒有侵害學生的合法權益
2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B)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23、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分:(ACD)
A、拒絕接受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
B、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C、違反《義務教育法》規定開除學生的
D、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24、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A)等各方面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A、學校
B、家庭
C、城市居民委員會
D、農村村民委員會
25、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ABC)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
A、體罰
B、變相體罰
C、侮辱學生人格尊嚴
D、紀律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