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預測計算燃氣的日用量與小時用量是燃氣用量的預測與計算的主要任務。 考點: 第四章 城市燃氣工程規劃 ☆☆☆☆☆考點4:城市燃氣負荷預測; 1.城市燃氣種類: 按來源分為天然氣、人工煤氣、液化氣石油、生物氣4大類。按照值分類,分為高熱值、中熱值和低熱值燃氣。 2.燃氣供應對象與供氣標準 我國燃氣的供應一般為民用優先。 標準:燃氣的日用氣量與小時用氣量是確定燃氣氣源、輸配設施和管網管徑的主要依據。 3.預測方法 通常采用比例估算法與不均勻系數法進行燃氣負荷預測。 不均勻性分3種:月不均勻性、日不均勻性和小時不均勻性。其中小時不均勻系數最大,日不均勻系數最小。 第12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氣源規劃就是要選擇適當的城市氣源,確定其規模,并在城市中合理布局氣源。 考點: 第四章 城市燃氣工程規劃 ☆☆☆☆考點5:氣源規劃; 1.城市氣源 氣源是向城市燃氣輸配系統提供燃氣設施的煤氣制氣廠、天然氣門站、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及煤氣發生站、液化石油氣氣化站等設施。 2.氣源選擇原則 (1)遵照國家能源政策和燃氣發展方針,和本地區燃燒資源的情況,選擇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的氣源; (2)根據城市的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和水、電、熱的供應情況,選擇合理的氣源; (3)合理利用現有氣源,利用工礦企業余氣; (4)考慮各種燃氣間的互換性; (5)根據城市規模和負荷,確定氣源數量和主次分布; (6)氣源廠之間與其他工礦企業必須協作。 3.氣源選址規劃 煤氣制氣廠屬于一級負荷,應由兩個獨立電源供電,采用雙回線路。大型煤氣廠宜采用雙回的專用線路,避開高壓輸電線路的安全空隙間隔地帶,考慮預留發展用地。 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應位于城市邊緣,與服務站之間的平均距離不宜超過10km,并位于全年最小風頻的上風側。 第13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當由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供氣時,其貯罐設計容量可按計算月平均日用氣量的2~3倍計算。 考點: 第四章 城市燃氣工程規劃 ☆☆☆☆☆考點6:燃氣輸配設施布局; 1.燃氣儲配站 功能:貯存;混合;加壓。 2.燃氣管道壓力等級 城市燃氣輸配管道的壓力可分為5級,具體為: (1)高壓燃氣管道 a0.8<p≤1.6(mpa) b 0.4<p≤0.4(mpa) (2)中壓燃氣管道 a0.2<p≤0.4(mpa) b 0.005<p≤0.2(mpa) (3)低壓燃氣管道 p≤0.005(mpa) 天然氣長輸管線的壓力分3級;一級:p≤1.6(mpa),二級:1.6<p<0.4(mpa),三級:p≥4.0(mpa)。 3.調壓站 供氣半徑以0.5km為宜,布置盡量靠近負荷中心,避開人流量大的地區,周圍有必要的防護距離。 4.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 瓶裝供應站供氣規模以5000~7000戶為宜,不超過10000戶。實瓶存量一般按計算月平均日銷售量的1.5倍計;空瓶按1倍計;總貯量不超過10m3。供應半徑一般不宜超過0.5~1.0km;與民用建筑保持10m以上距離,與重要公共建筑保持20m以上距離。 第14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⑥中“下風側”應改為“上風側”。 考點: 第五章 城市供熱工程規劃 ☆☆☆☆考點5:熱源規劃; 1.熱源 熱電廠、鍋爐房、低溫核能供熱堆、熱泵、工業余熱、地熱和垃圾焚化廠。 2.熱電廠選址原則 (1)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 (2)靠近負荷中心,有方便的交通條件; (3)妥善解決排灰條件,有方便的出線條件,有一定的防護距離; (4)廠址應占荒、次地和低產田,不占或少占良田; (5)考慮職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熱電廠蒸汽的輸送距離一般為3~4km。熱電廠附近堆放大量灰渣的場地一般考慮10~15年的排灰量。熱電廠供熱干管占地較寬,一般一條管線要占3~5m的寬度。 3.鍋爐房 全年運行的鍋爐房宜位于居住區和主要環境保護區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季節性運行的鍋爐房宜位于該季節盛行風向的下風側,同時靠近熱負荷比較集中的地區。 第15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居民用戶不屬6大類分法。 考點: 第六章 城市通信工程規劃 ☆☆☆考點3:城市通信工程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 1.計算規劃范圍內的通信需求量; 2.確定郵政、電信局所等設施的具體位置、規模; 3.確定通信線路的位置、敷設方式、管孔數、管道埋深等; 4.劃定規劃范圍內電臺、微波站、衛星通信設施控制保護界線; 5.估算規劃范圍內通信線路造價。 第16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建筑物內開設的消防車道,凈高與凈寬均應大于或等于4m。 考點: 第八章 城市防災系統工程規劃 ☆☆☆☆考點4:城市消防標準; 城市消防標準主要體現在構、建筑物的防火設計上,與城市規劃關系密切的相關的有關規范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消防站建筑設計標準》、《城市消防站布局技術裝備標準》。相關條款摘錄如下: 1.道路消防: (1)建筑沿街長度超過150m,或總長超過220m時,應設穿過建筑的消防通道,凈高與凈寬均應大于或等于4m; (2)一般消防通道寬應大于等于3.5m,凈高要求不應小于4m,盡端式消防道的回車場應不小于15m×15m; (3)高層建筑的消防通道:可以沿兩長邊設消防通道或設環形消防通道。尤其注意:超過3000座的體育館、超過2000座的會堂、占地超3000㎡的展覽館、博物館、商場是人流集中密集的地方應設環形消防車道; 2.建筑物消防間距--掌握以下兩表內容: 3.消防用水: 城市消防用水的標準應考慮城市一次滅火用水量及城市中同一時間內可能發生火災的次數的貯備量。在水量不足地區,應設消防水池或利用河湖溝的天然水。 第17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1.5m的稱為深埋。 考點: 第九章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 ☆☆☆考點7:相關技術規定及術語; 1.管線水平凈距:平行方向敷設的相鄰兩管線外表面之間的水平距離。 2.管線垂直凈距:兩條管線上下交叉敷設時,從上面管道外壁最低點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點之間的垂直距離。 3.管線埋設深度:地面到管道底(內壁)的距離。 4.管線覆土深度:地面到管道頂(外壁)的距離。 5.同一類別管線:相同專業,同一功能工程管線。 6.不同類別管線: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工程管線。 7.專項管溝:敷設同一類別工程管線的專用管溝。 8.綜合管溝:不同類別工程管線的專用管溝。 第18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矢量空間數據可以分層儲存。 考點: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考點3:gis數據儲存與管理; gis所儲存的數據為:屬性表、柵格圖像、矢量圖形。 矢量模型與柵格模型相比較,數據量小,位置精度高,數據結構復雜,點、線、面相互關系豐富,數據輸入條用手工數字化、野外實測、柵格轉換成矢量,數據更新是局部的,投影變換較容易,繪圖輸出精細,形式豐富;對tiv模型可以三維表達,適用于大比例、邊界明確的事物。 關系模型表由行和列組成,每一行代表一條記錄,每一列代表一種屬性。 拓撲結構便于數據更新,保證質量,便于空間分解,但也帶來軟件的復雜性。 第19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gis軟件可以方便地計算出不規則曲線的長度,不規則多邊形的周長、面積,不規則地形的設計填挖方等等。 考點: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考點2:地理信息系統的定義;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計算機為基礎,處理地理空間信息的綜合性技術,是關于空間信息儲存、查詢、分析、表達的工具。它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廣泛的應用。 gis技術由4個部分組成:信息獲取與數據輸入;數據儲存與管理;數據查詢與分析;成果表達與輸出。 gis系統處理的數據有兩大類:第一空間數據或地圖數據、圖形數據、圖像數據,第二類稱屬性數據或文字數據、非空間數據。 gis系統在工程設計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適用于空間查詢、空間分析;cad技術也可以處理空間、屬性、以致多媒體數據,但不適用于空間查詢、空間分析。 第20題 試題答案:a 考點: 第二章 網絡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 ☆☆☆考點2:因特網技術; 因特網是將各個孤立的網絡相互連起來的互聯網技術。主要特色是遠距離、大范圍、可移動。提供的服務主要有3類:工具類服務、討論類服務、信息查詢類服務。其應用表現在以下方面:電子郵件、文件傳輸、遠程登錄、信息查詢系統、廣域信息服務、網絡論壇、交談工具、網絡電話、虛擬專用、網上新聞、電子商務等。 因特網與傳統通訊技術相比速度快、容量大、成本低、媒體形式多樣,而且通訊的距離越遠,相對成本越低。這項技術在城市規劃中有廣泛的應用,尤其是今天的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更需要借助于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 目前網絡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信息發布、數據共享、設備資源共享、分散而協同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