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答案:ab
試題解析:
提示:矢量模型數據量小、位置精度高,但數據結構復雜,柵格模型數據量大、位置精度低,但數" />
第81題 試題答案:ab 試題解析: 提示:矢量模型數據量小、位置精度高,但數據結構復雜,柵格模型數據量大、位置精度低,但數據結構簡單,多個柵格相互疊合很方便。 考點: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考點3:gis數據儲存與管理; gis所儲存的數據為:屬性表、柵格圖像、矢量圖形。 矢量模型與柵格模型相比較,數據量小,位置精度高,數據結構復雜,點、線、面相互關系豐富,數據輸入條用手工數字化、野外實測、柵格轉換成矢量,數據更新是局部的,投影變換較容易,繪圖輸出精細,形式豐富;對tiv模型可以三維表達,適用于大比例、邊界明確的事物。 關系模型表由行和列組成,每一行代表一條記錄,每一列代表一種屬性。 拓撲結構便于數據更新,保證質量,便于空間分解,但也帶來軟件的復雜性。 第82題 試題答案:ac 試題解析: 提示:紙質地圖輸入計算機之前往往因圖紙不均勻漲縮而帶來坐標誤差。有時,多途徑獲得的空間數據拼接到一起時,會有少量錯位,解決上述問題的常用辦法是圖幅變形校正和圖幅接邊處理。而平移、縮放、旋轉和投影變換都是坐標轉換的方法。 考點: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考點4:數據來源; gis系統的數據獲得、輸入有多種途徑,工作量很大。 1.來源:野外實地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現場考察;社會調查與統計;利用已有資料。 2.輸入:屬性數據輸入一般是鍵盤輸入,特殊情況下可以掃描輸入、語言輸入、漢字手寫輸入;空間信息輸入常用手工數字化儀輸入和掃描器輸入。 3.數據質量問題: 位置精度、屬性精度、邏輯上的一致性、完整性、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數據質量問題并不因為有了計算機而自動解決。 第83題 試題答案:ac 試題解析: 提示:選項ac是gis典型的網絡分析功能,除此之外還有估計交通的時間、成本;選擇運輸的路徑;尋找最近的服務設施;產生在一定交通條件下的服務范圍。選項b是gis的幾何量算功能,選項d是gis的疊合功能。 考點: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考點6:地理信息的查詢、分析; 城市規劃的許多分析圖、成果圖相當于專題地圖,是用gis系統完成的,比用cad制作出的圖高效靈活。 1.疊合 矢量疊合有3類:點和面、線和面、面和面的疊合,是不同矢量數據“層”之間進行幾何合并計算。 2.分析方法 鄰近分析、網絡分析和網格分析。其中網絡分析是精確度較高的分析方法,常用來估計交通時間、成本;選擇運輸途徑;計算公共設施的供需負荷;尋找最近的服務設施;產生在一定交通條件下的服務范圍。等乙面網格分析是專門針對柵格數據的分析方法,可以進行坡度、坡向、日照強度的分析、地形的任意斷面圖生成等等。 第84題 試題答案:ab 試題解析: 提示:影像的物理特征主要指影像的色調,它顯示影像的亮暗程度。影像的幾何特征主要指影像的空間分布特征5。如影像的形狀、大小、陰影、紋理、位置和布局等。 考點: 第四章 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考點6:遙感圖像解譯; 幾何分辨率、光譜分辨率、獲取信息的時間為衡量遙感信息質量的主要指標。解譯遙感圖像就是判讀圖像的光譜特征、幾何特征、物體和物體在空間上的相互關系。城市規劃行業的判讀圖像解譯以目視為主、計算機判讀為輔,需要相當的經驗。一般來說,經過解譯的、數字化的遙感信息才可作為gis的數據庫。 建筑物:在可見光和近紅外影像上:石棉瓦呈灰白色,瀝青粉砂呈淺灰色,水泥平頂呈灰色,鐵皮呈灰黑色。 道路:水泥路呈灰白色,土路、瀝青路灰一些。近紅外圖像十分明亮。 水體:彩紅外航片呈黑色,有機物含量大的重污染水體呈黑色。熱紅外圖像上呈亮色調。 植被:彩紅外航片呈紅色調。 第85題 試題答案:bcd 試題解析: 提示:土地產權是反映土地制度和政治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是土地關系的基礎,對土地的經濟意義有深刻的影響。土地的產權制度決定著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并影響土地使用的社會經濟效益。 考點: 第四章 城市土地經濟問題 ☆☆☆☆考點4:城市土地的產權; 土地產權是反映土地制度和政治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決定著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影響土地使用的社會經濟效益。 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與社會生產關系有關,基本形式分為: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屬國家所有,但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讓。 第86題 試題答案:abd 試題解析: 提示:城市管理、城市道路和廣場、城市社會治安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大部分的可收費的城市基礎設施,這種物品有排他性但沒有競爭性,因此,它不是公共物品。 考點: 第五章 城市公共經濟問題 ☆☆☆考點3:公共物品; 既無排他性又無競爭性的設施和服務是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門來提供。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收入為公共物品支付成本開支,從而提高每個人的福利狀況。 第87題 試題答案:bd 試題解析: 提示:職能型城市化,是當代出現的一種新的城市化表現形式,指的是現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發揮效用的過程。這種城市化表現了地域推進的潛在意識,不從外觀上直接創造密集的市區景觀。 考點: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 ☆☆☆☆☆考點6:城市化; 1.概念: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質上和形態上的城市化;二是無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識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運行機制:城市的拉力、農村的推力。 3.類型:向心型城市化與離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與飛地型城市化;景觀型城市化與職能型城市化;積極型城市化和消極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增長勢頭猛烈而持續; (2)城市化發展的主流已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現代社會中居于支配地位; (4)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總人口、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增長速度都開始趨于下降,對世界未來城市化速度的過高估計正在得到修正。發達國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達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預計2010年將達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現在英國。 5.當代中國城市化特征:城市化進程的波動性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點,城市規模體系的動態變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際差異顯著。 6.區域城市化水平預測方法: (1)主要指標法;(2)復合指標法;(3)年平均增長率外推法;(4)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法;(5)中國城市化水平預測包括商品糧供應率預測法、國民生產總值預測法及多指標綜合分析預測法。 第88題 試題答案:bd 試題解析: 提示:城市化的推進過程是按照以下兩種方式反映在地表上:一是城市范圍的擴大;二是城市數目的增多。前者是以現有城市為原點的近域擴散,后者則是廣泛區域里城市發生過程。 考點: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 ☆☆☆☆☆考點6:城市化; 1.概念: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質上和形態上的城市化;二是無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識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運行機制:城市的拉力、農村的推力。 3.類型:向心型城市化與離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與飛地型城市化;景觀型城市化與職能型城市化;積極型城市化和消極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增長勢頭猛烈而持續; (2)城市化發展的主流已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現代社會中居于支配地位; (4)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總人口、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增長速度都開始趨于下降,對世界未來城市化速度的過高估計正在得到修正。發達國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達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預計2010年將達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現在英國。 5.當代中國城市化特征:城市化進程的波動性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點,城市規模體系的動態變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際差異顯著。 6.區域城市化水平預測方法: (1)主要指標法;(2)復合指標法;(3)年平均增長率外推法;(4)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法;(5)中國城市化水平預測包括商品糧供應率預測法、國民生產總值預測法及多指標綜合分析預測法。 第89題 試題答案:bcd 試題解析: 提示:經濟的不發展是造成失業或不能充分就業的根本原因。但就業還要受到一些經濟因素以外的社會因素的影響。這主要是指科學技術的進步、季節性工作、人口發展控制程度和勞動力流動等因素。由于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結合得不好,經濟因素的不協調而產生的失業可以叫做經濟性失業,而由于經濟因素以外的更加復雜的社會因素的影響而引起的失業,可叫做社會性失業。 考點: 第三章 城市社會問題 ☆☆☆☆☆考點2:城市規劃相關的社會問題; 我國目前最嚴重、最基本的社會問題是人口問題,由此直接衍生其他問題,如勞動就業、青少年犯罪、老齡化、貧窮、知識分子問題、婚姻問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問題、城鄉發展與建設問題、官僚主義問題,即10大社會問題。 1.老齡化 聯合國規定,凡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以上,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就屬于老年型社會。老齡化與出生率成反比。 2.就業 就業是指勞動者處在有職業狀態。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大于社會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 3.貧窮 貧窮是人們缺少滿足他們生活基本需要的手段的狀況存在時的現象。 4.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是全球性社會問題,產生原因來自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嚴重失調。 第90題 試題答案:ac 試題解析: 提示:社會實驗法可以說是觀察法的進一步發展。和觀察法相同的是,實驗研究者也靠自己的感受去搜集對象的信息。但是,實驗法又和觀察法有根本的不同。首先,實驗的觀察不再是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而是在人工環境中,在人為控制中進行的觀察;其次,自然觀察的內容是難以重復的,而實驗的內容卻可以不斷反復。 考點: 第二章 城市社會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點1:城市社會學的調查研究方法; 1.社會調查的基本類型 根據調查涉及的范圍和對象,調查類型有普遍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 2.城市社會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確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準備、設計研究方案、資料的搜集與分析,撰寫研究報告。 3.收集資料方法 訪談法、問卷法、觀察法、文件法。其中問卷法是現代城市社會學調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有兩種類型,開放型問卷、封閉型問卷。 4.經驗研究法 主要有社會觀察法、社會實驗法、社會調查法、文獻分析法。其中社會實驗法是迄今為止最嚴密、最科學的經濟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會因素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會統計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說明性分析。統計量包括:頻數、頻率、公數值、中位數、平均數、標準差、相關系數。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在線報名 |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
《城市規劃原理》 | 28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實務》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優惠套餐方案: |
城市規劃師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6年城市規劃師《相關知識》考試真題(9) |
|
閱讀下一篇:2006年城市規劃師《相關知識》考試真題(10)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