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西南向:西南一面,夏季午后熱,東北一面日照不多,一般較少采用。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1:氣象條件; 1.太陽輻射:其強度與日照率在不同緯度地區(qū)存在差異。建筑日照間距直接影響建筑密度、容積率和各項用地指標。 2.風象:風向、風速、污染系統是影響場地的3個主要參數。 3.氣溫:通常指高出地面1.5m處測得的空氣溫度。一般需掌握常年絕對最高溫、絕對最低氣溫、歷年最熱月、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等。 4.降水量: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質物,未經蒸發(fā)、滲透、流失等損耗聚積在水平面上的厚度。一般需掌握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續(xù)時間、最大降雨量、初終雪日期、積雪最大厚度、土壤凍結最大深度等。 第2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a、b和c三項都能直接影響場地設計的總體布局,所以必須包含三項而選d。 第3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交叉口視距只需≥20m。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7:城市規(guī)劃對設計的要求; 1.用地范圍及界限 掌握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上劃定的幾條控制線:道路中心線、道路紅線、綠化控制線、用地界線、建筑控制線等的含義。 2.與城市道路的關系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否則應設通路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基地與道路紅線連接時,一般以退道路紅線一定距離為建筑控制線。建筑物一般均不超過建筑控制線建造。屬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臨時建筑物,經當地規(guī)劃主管部門批準,可突入道路紅線建造。建筑物的臺階、平臺、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礎,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管線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線,均不得突入道路紅線。 3.場地出入口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起不應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最邊緣不應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點不應小于10m;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應小于20m。人員密集的建筑基地執(zhí)行當地規(guī)劃部門的條例和有關專項建筑設計規(guī)范。 4.建筑限高 當城市總體規(guī)劃有要求時,應按規(guī)劃要求限制高度;市、區(qū)中心臨街建筑物、航空港、電臺、電信、微波通信等周圍的建筑物,應按有關凈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設地區(qū)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可不計入建筑控制高度,但應符合城市規(guī)劃實施條件的規(guī)定。 5.停車場車位數量 按建筑規(guī)模及規(guī)劃部門要求設置相應面積。 6.指標控制 建筑強度方面的指標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總建筑面積等。環(huán)境質量方面的量化指標主要包括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口凈密度、人口密度等。 7.場地總平面設計 是對建設項目諸多內容的總體安排與統籌,應充分考慮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設地區(qū)的自然與人工環(huán)境以及經濟技術的合理性因素,對場地的功能分區(qū)、交通流線、建筑組合、綠化與環(huán)境設施布置,以及環(huán)境保護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為統一有機整體。 第4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剪力墻結構建筑墻體多,不容易布置面積較大房間。 考點: 第四章 建筑結構的基本知識 ☆☆☆☆考點6:高層建筑結構; 1.特點:(1)高度高;(2)荷載大;(3)技術要求高。 2.形式: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等。 3.選型要求:正確表達力學概念和結構理論的合理性;充分發(fā)揮材料性能和潛力;考慮施工工藝的可行性。 第5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古典建筑是指三個時期建筑的同稱。 考點: 第七章 外國建筑史的基本知識 ☆☆☆☆☆考點2:古典建筑時期; 希臘盛期、羅馬共和盛期與羅馬帝國盛期的建筑稱為古典建筑。 古希臘建筑的柱式主要是多立克,愛奧尼和科林斯柱式。典例是雅典衛(wèi)城,其中帕提農神廟是多立克柱式代表,伊瑞克先神廟是愛奧尼柱式代表。 古羅馬建筑在古希臘柱式基礎上還發(fā)展了塔司干和組合柱式。實例有:羅馬最大廣場--圖拉真廣場,大角斗場、萬神廟和卡拉卡拉浴場。 第6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題目說的是非機動車道的設計。用排除法可以確定a選項是正確的。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 ☆☆☆☆考點7:非機動車道; 1.非機動車道寬度: 以自行車為主的雙車道寬2.5m;三車道寬3.5m;四車道4.5m。二輛自行車與一輛公共汽車或無軌電車停車站應寬5.5m。設計非機動車道,通常考慮在遠景規(guī)劃中非機動車道大多將發(fā)展成為自行車或機動車道(公交車專用道),則以6.0~7.5m為宜。 2.非機動車道布置:一般都沿著道路兩側對稱布置在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為保證非機動車交通的安全及提高機動車車速,與機動車道之間劃線標志或設分隔帶分隔。 第7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不能因為道路綠化而影響交通安全。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 ☆☆☆☆考點9:道路綠化; 1.人行道綠化:有樹穴、綠地兩種形式。綠帶一般每側1.5~4.5m,長度以50~100m左右為宜,樹穴一般1.25×1.25m。 2.林蔭道:最小寬度為8m,多采用8~15m。 3.分隔帶:有活動式與固定式。前者用混凝土柱式鋼管,后者利用綠化帶。分隔帶寬與路幅及道路橫斷面有關,最窄1.2~1.5m,兼作公共交通停靠站的最好不小于2m,但不宜大于4.5~6.0m,長度以50~100m為宜。 4.綠化寬度宜為道路紅線寬度的15%~30%,行道樹分枝高度應為3.5m以上,分隔帶上高度不宜大于1.2m。 第8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沒有地下給水系統和蓄水池給水系統這一說法。另外,城市給水設施的布置形式主要分為五種。 考點: 第一章 城市給水工程規(guī)劃 ☆☆☆考點9:城市給水設施布置形式; 城市給水設施布置形式: 統一給水系統、分質給水系統、分區(qū)給水系統和循環(huán)給水系統。 第9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泵站周圍應盡可能設置寬度不小于10m的綠化隔離帶。 考點: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規(guī)劃 ☆☆考點11:排水設施保護; 1.污水處理廠 設在集中給水水源的下游,并在城市變季最小頻率風向上風向。 2.泵站 泵站周圍設寬度不小于10米的綠化隔離帶。 3.出水口 出水口應淹沒在水體中,管頂高程在正常水位以上,以使污水和河水混和得好。 第10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滿足b項要求,可以不繪制負荷分布圖。對于c項,要繪制35kv以上電網現狀圖。 考點: 第三章 城市供電工程規(guī)劃 ☆☆☆☆考點1:城市供電工程總體規(guī)劃內容深度; 1.預測城市供電負荷; 2.選擇城市供電電源; 3.確定城市變電站容量和數量; 4.布局城市高壓送電網和高壓走廊; 5.提出城市高壓配電網規(guī)劃技術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