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三兄弟中,每兩人的平均年齡加上另一人的年齡之和分別是57,69,70,那么這三兄弟中年齡最大的與最小的相差幾歲? A.32 B.28 C.26 D.24 【例題】某企業去年的銷售收入為 2000萬元,成本分生產成本500萬元和廣告費200萬元兩個部分。若年利潤必須按P%納稅,年廣告費超出年銷售收入2%的部分也必須按P%納稅,其它不納稅,且已知該企業去年共納稅292萬元,則稅率P%為( )。 A.40% B.20% C.25% D.30% 【例題】兩個兩位數相加,其中一個加數是73,另一個加數不知道,只知道另一個加數的十位數字增加5,個位數字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兩位數字是72,問另一個加數原來是多少? A.63 B.56 C.53 D.48 【例題】有一種用六位數表示日期的方法是:從左到右的第一、第二位數表示年,第三、第四位數表示月,第五、第六位數表示日,例如890817表示1989年8月17日。如果用這種方法表示1991年的日期,那么全年中有6個數都不同的日期共有多少天? A.99 B.90 C.30 D.20 【例題】上午8時8分,小明騎自行車從家里出發;8分鐘后,爸爸騎摩托車去追他,在離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頭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時候,離家恰好是8千米。問這時是幾時幾分? A.8點24分 B.8點32分 C.8點36分 D.8點42分 答案及解析 【解析】C.設三兄弟的年齡分別為x,y,z.則有①(x+y)÷2+z=57,②(x+z)÷2+y=69,③(z+y)÷2+x=70,①+②+③=2(x+y+z)=196,代入①②③則可求出x=42,y=40,z=16,所以最大差值為26,故選C. 【解析】B.依題意可列方程(2000-500-200)×P%+(200-2000×2%)×P%=292,解得P%=20%. 【解析】D.方法一,和的后兩位數字是72,說明另一個加數是99.十位數字增加5,個位數字增加1,那么原來的加數是99-51=48.方法二,依次代入即得答案48. 【解析】C.因為有91,所以1、9、10、11、12月都不能出現;實際上,2月因為0、1、2均已出現,9102XX也是不行的(第一個X應為0、1、2中之一)。在剩下的6個月中,每個月都有5天,共5×6=30天,例如:三月份:910324,910325,910326,910327,910328. 【解析】B.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時離家4千米,如果等8分鐘,再追上時應該離家8千米,說明爸爸8分鐘行8千米,爸爸一共行了8+8=16分鐘,時間是8點8分+8分+16分=8點32分。所以應選B. 方法2: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時離家4千米,再追上時離家8千米,在兩次追上小明之間,爸爸行了4+8=12千米,同時小明只行了8-4=4千米,兩人速度之比為12:4=3:1.第一次追上小明時爸爸用了8÷(3-1)=4分鐘,則第二次追上小明用了8+4=12分鐘,則第二次追上小明時的時間是8點8分+8分+4分+12分=8點32分。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數量關系精解(137)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數量關系精解(139)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