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師資格考試碩士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9-27
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供參考)
一. 名詞解釋(每題 4 分,共 16 分)
1 .教育規律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在它發展運動中固有的矛盾,與其他事物和現象間的本質聯系。
2 .技能是指通過練習獲得的在實踐中順利完成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
3 .課程廣義上說是指學生在學校環境中所獲得的全部經驗,即為實現各級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內容、范圍、份量和過程的總和。狹義上的課程是指學校教學的具體教學科目。
4 .學校管理是指為了達到培養人的目的,通過規劃、組織、指導、協調、控制等職能活動,對學校的人、財、事、物、時問和制度等進行合理的組合、調控和使用,使學校這個教育組織的功能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
二、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生物 勞動
2 .遺傳 環境 教育
3 .說明 本文
4 .教育目的 教學規律 基本要求
三、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
1 . B 2 . A 3 . D 4 . A 5 . B
四、判斷題(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
1 .× 2 .√ 3 .× 4 . √ 5 . √
五、簡答題(每小題 7 分,共 14 分)
1 .答:因為:( 1 )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總是在一定的思想體系指導下,受一定哲學觀點所支配;( 2 )各門科學知識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價值;( 3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所學的科學知識中受到思想品質教育,而且還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作風以及思想道德中獲得思想品質教育。
2 .我國德育的基本原則有:( 1 )共產主義方向性原則;( 2 )言行一一致原則;( 3 )正面引導原則;( 4 )通過集體進行教育的原則;( 5 )尊重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6 )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7 )照顧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別特點的原則。
六、論述題(共 25 分)答題要點:
( 1 )評價:( 5 分)發現法即發現學習的方法,是一種掌握學科知識結構,掌握學科的基本態度和方法的學習方法。①這種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認識活動的內部過程經常發生猜想、困惑、期待等,促使學生去尋找理由和證明;②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用科學的觀點來評價現象和事物發展的過程從而學到科學的認識方法。( 2 )意義:( 10 分)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我國產業的高科技含量,加快我國現代化的步伐;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地位;…(此部分為開放性答案,視學生答題的完備性與邏輯性,酌情判分)( 3 )運用的步驟:( 10 分)①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產生矛盾,提出要求解決或必須解決的問題;②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及所提出的問題,得出解答的假設;③學生從理論或實踐上檢查自己的假設,學生間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展開討論或辯論;④學生對問題的爭論作出總結,得出共同的結論。運用發現法的基本要求:①教材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應是學生獨立研究力所能及的“最近發展區”;②要使學生樹立信心,產生興趣,相信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③幫助學生找出需要研究的問題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指導學生組織己有的知識來促進新的發展;④學生的發現與系統知識的掌握結合起來,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教師的指導結合起來。
七、實例分析題(共 15 分)答案要點:
1 .這位教師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學( 3 分)。
2 .該教師不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違背了啟發性原則;( 5 分)
3 .這位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理解長方形面積的求法,而是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給學生,致使學生難于學懂、學會,違背了系統性原則和鞏固性原則。( 7 分)評分注意:如果學生的回答在此答案之外,只要分析合理,也可以酌情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