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09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考前試題(四)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09-09-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注意事項
1.本卷總分100分,限時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
2.用黑色鋼筆(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第一、三頁)相應位置上;用2B鉛筆填涂答題卡第一頁準考證號的信息點。
3.看清答題卡題號位置,每題都要用黑色鋼筆(簽字筆)作答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無效。
4.請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內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題結束后,將題本和答題卡一并交給監考人員。上交時,務必請他(她)在你的準考證上簽收。否則,若題本和答題卡遺失,由你承擔責任。
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給定資料
1.全國“兩會”期間,有的代表、委員會提出,我國農村的社會救助目前還存在地區不平衡的現象。
按照他們提供的調查數據,對于農村社會救助資源供給的開發,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或者是國際社會,都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從政府對社會救助資金的投入來看,存在著總量不足的問題。以2002年為例,“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社會保障補救支出”和“全國社會保險金”三項支出總額為1716.5億元,但投入到社會救助方面的資金總量還不到100億元。
從2002年的情況來看,國家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總量增加了。但增量部分都到了社會保障并沒有投入到社會救助,尤其是農村社會救助領域。
2.當前農村社會救助,主要包括臨時性的貧困救濟、災害救濟、農村五保救濟、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由于農村社會集資能力、個人支付能力低,社會保障基金缺口大,籌資資金貧乏.社會物質保障基礎薄弱,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組織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做過種種努力,但是農村社會救助仍然存在種種問題。
某鎮轄17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擁有耕地32000畝,有農戶8900戶,32340人,其中農業人口29740人,非農業人口2600人,全鎮60歲以上老人達到2966人,貧困戶達326戶.735人。農村弱勢群體中,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于625元)占3.6%,相對貧困人口2800人(年人均純收入626--865元),占8.6%。在我國經濟收入差距巨大、層次分明的社會結構中,最明顯且較大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相對于城市居民而存在的農村居民,而農村居民中為溫飽問題所困擾的人口,又是社會結構中最低層的弱勢群體。
據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某鎮農村弱勢群體人口,包括自產自食農產品折價的人均純收入僅916元,尚有一定數量的農戶人均純收入低于625元。大多數農村弱勢群體農戶舉債度日,經濟收入不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需要。按目前低于中等水平的消費品市場價格折算,625元的年收入只能折合大米260公斤,蔬菜390公斤,肉類125公斤,植物油104公斤,食鹽347公斤,根本無法顧及其他的消費需求和個人發展需要,這就表明還有一部分農村弱勢群體尚未解決飽暖問題。
截至2006年3月,我國各地農村一直延用的是1994年1月國務院頒布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近年來,各地區的農村五保救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村經濟形勢、經營管理方式的變化,五保供養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
據調查了解,某鎮應保五保供養人數為197人,已落實五保待遇109人,由于財政資金缺口大,應保未保人數達88人,2005年龍頭鎮財政撥付五保供養費33200元,按197人計算,平均每人每年168元。鎮敬老院集中供養37人,如按每人每月150元標準撥付,全年共需55500元,敬老院需自籌22300元。分散供養160人,如按每人每年300元計算,需要48000元n以匕兩項共需103500元,與鎮財政實際撥付33200元相差70300元的資金缺口。五保供養實際上捉襟見肘,這無疑給鎮、村兩級本來拮據的經濟雪上加霜。
4.據報道,民政部于2005年11月25日召開第18次部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冬令期間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工作。
據了解,2005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洪澇、旱災、臺風、風雹等自然災害影響。珠江流域、福建閩江、淮河干流、遼河流域的渾河和太子河等江河發生較大洪水和大洪水;長江支流漢江、黃河支流渭河和下游山東境內發生較為嚴重的秋汛,局部地區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災害頻發;海南、云南等省局部地區旱情嚴重;東部、南部沿海地區受到強臺風多次影響,風雹災害點多而廣。
根據災地調查情況并與財政、農業、統計、氣象等部門會商,2006年冬令期間,全國有7250多萬人需要政府給予口糧救濟,有2150 萬人需衣被救濟,有500多萬人需治病救濟,今年冬令期間救災任務仍很繁重。
民政部部長李學舉指出,冬令期間是受災群眾困難最大的季節,應幫助災民安全過冬.切實解決受災群眾面臨的口糧、衣被和住房等方面的困難。
5.有理卻沒錢打官司的現象,在建立起法律援助體系以前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讓那些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但經濟困難、交不起訴訟費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那些確有冤情,但正義難以伸張的群眾,打得贏官司。”2000年3月,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肖揚院長在工作報告中鄭重承諾。
2007年1月1O日,在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庭里,當陳邦德、胡風梅夫婦接過2萬元司法救助專款時,頓時淚流滿面,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陳邦德婦是武漢市黃陂人。2004年9月24日晚,其愛子在城區“零點”迪吧跳舞時與人發生爭執,在被警察帶離現場的途中被多人圍毆,胸部中刀搶救無效死亡。5名兇手最終被判刑.并被判向陳邦德婦賠償130797.6元。
2006年3月29日,陳邦德夫婦將其中的2.1萬元賠償款領走,109797.6元需要強制執行。為了便利執行,宜昌中院依法將本案委托被執行人所在地秭歸、湖南常德以及重慶市的法院執行,并多次督促或詢問。但三地法院經過調查,答復5名被執行人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
被執行人正在服刑并且確無執行能力。而陳邦德夫婦年事已高,又身患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基本生活不能保障。在這樣兩難的情況下,宜昌中院積極爭取市財政局支持,為其發放了2萬元救助專款。2007年1月1O日上午,當還沉浸在喪子之痛的陳邦德夫婦在中院執行庭拿到2萬元救助款時,心情無法平靜,連連表達對政府以及法院的感激之情。除陳邦德夫婦外.另有3人也獲得了各1萬元的司法救助。
母親癱瘓在床,女兒無錢上學,身為全家唯一勞動力的淳安鎮農民徐角銀,來杭打工一個月又被車撞成骨折。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了解到徐角銀的情況后,立即應允他緩繳訴訟費。經優先立案、審理、法院依法判決肇事車單位賠償他5萬多元。
下崗女工祝女士與徐角銀有類似遭遇,她的女兒林林患有嚴重支氣管哮喘,在校讀書期間,學校曾動員她退學。后來,林林舊病復發,學校派人將送往醫院,途中不幸死亡。祝女士提起訴訟,要求學校巨額賠款。法院經審理,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但考慮到祝的實際情況,還是主動為她免去1萬多元訴訟費。
如今,像徐角銀、祝女士這樣的司法救助受益者越來越多。僅去年下半年至今,杭州兩級法院就對近300起案件的當事人給予緩、減、免繳訴訟費116多萬元。這些受益者中,有的是兒女不肯贍養的老人;有的是父母不給付撫育費的兒童;還有的是交通、醫療、工傷等事故的受害人
6.在花費5萬多元的醫療費,欠下3萬多元債務之后,昨天上午,薛仁群的丈夫只得無奈地在醫院里收拾行裝出院。因為在工地摔傷,腰椎和骨盆均骨折,薛仁群已經臥床一個多月。醫生告訴她丈夫說,誰也不知道她的未來會怎樣,也許將永遠癱瘓。即使是這樣,她仍然不得不出院,目的只是為了省錢。
薛仁群夫婦二人在建筑工地當涂料工,沒地方住,為了省錢,他們平時就住在工地。2006年1O月21日下午下班后,薛仁群因為床板不平,就走到工地腳手架上,想拿一塊無用的板來鋪床。腳手架和樓的連接處有一個空隙,上面被油紙布擋住了,她沒有發現,就走了過去。結果掉了下來,被摔成腰椎爆裂性骨折和骨盆粉碎性骨折。醫院下了3次病危通知,實施了兩次手術。
因為她是在下班時間摔傷,建筑公司說不是工傷,剛開始時不愿賠償。因為沒錢動手術,薛仁群的手術從21日拖到28日晚上,下肢已經失去知覺。為了挽救病人生命,醫院最終還是在費用未到位的情況下,提前為她實施了第一次手術。后來,經過工友圍堵公司討要醫藥費和有關部門的協調,單位才先后拿出2萬元。
但是昨天薛仁群出院結帳時,費用一共是538557元,另外還有3000多元急診費用沒有算進去。為此,薛仁群的丈夫從四川老家向親戚們借錢,親戚們每人借一兩百元給他們,也只湊了1萬多元。幸運的是,在廈門勞動監察大隊一位熱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為他們又籌集到1萬多元的愛心捐贈。
據法院介紹,近期廈門市各級法院受理多起勞動爭議案件。這些案件大都是因為企業沒有為農民工繳交工作保險費,導致勞資矛盾突出,損害了農民工權益,影響了社會穩定。對此,農工們普遍感到擔憂,今天他們在為城市建設揮灑汗水,但是,也許他們有一天病了,或者受傷了.社會卻可能拋棄他們。
據廈門市勞動監察支隊介紹,廈門市現有外來工人約95萬人,本地工人約71萬多人,外來工人比本地工人多出20多萬人,但是大部分外來工人沒能得到醫療和工傷保險,他們從事的是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一旦得重病或者發生工傷事故,卻無法得到廈門市的社會救助體系的保障,無奈的他們只能采取跳樓、跳海等極端方式,以引起社會的關注,這一現象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重視。
據勞動部門統計,近年來單位發生工傷事故后,企業不承認職工是本公司人員的事件在成倍增長,僅去年上半年就有近200起類似事件。一旦工人因負傷或者重病住院,這些未依法給職工辦理醫療保險的單位,很少能依法給他們報銷醫藥費。
另據了解,近期內廈門市各級法院也頻頻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其中許多都是因為企業沒為外來工人繳納工作保險導致的矛盾。
7.據報載,8月1日是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救助管理辦法》正式頒布并實施一周年的日子。這天上午,海口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走上街頭,想為街頭乞討的流浪人員提供援助,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整天下來,他們勸說的8名乞丐竟無一愿意接受援助。
工作人員在海口萬綠園內首先發現一位衣衫襤褸的老漢,正在不停地向過路的游客伸手乞討n工作人員向老漢表明身份,并表示可為其提供援助。沒想到老漢毫不領情的說:“我在海口乞討已經一年多了,不需要什么救助。”然后就慌忙走開。隨后,工作人員又發現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拉著游客的衣服要錢。工作人員詢問小女孩家在哪里,想不想家。但沒等工作人員問完話,小女孩就飛快的跑開了。工作人員在萬綠園、濱海大道等路段忙了一天,共對8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活動,結果都遭到拒絕。
海IS市救助站李慶學站長介紹,該救助站自去年8月正式掛牌后,曾多次派專人專車走上街頭,勸討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站接受政府救助,但常常無功而返。救助站面臨著勸導難、“職業乞丐”不肯進站的問題。
李慶學說,據他們調查,絕大多數的街頭流浪者,把乞討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手段,他們不想回鄉,寧愿沿街乞討,也不愿接受政府救助。這些流浪乞討大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職業乞丐,他們具有勞動能力,卻不肯自食其力,有的甚至幕后操縱未成年人或殘疾人向市民進行強討強要,利用市民愛心謀取錢財。
1.本卷總分100分,限時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
2.用黑色鋼筆(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第一、三頁)相應位置上;用2B鉛筆填涂答題卡第一頁準考證號的信息點。
3.看清答題卡題號位置,每題都要用黑色鋼筆(簽字筆)作答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無效。
4.請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內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題結束后,將題本和答題卡一并交給監考人員。上交時,務必請他(她)在你的準考證上簽收。否則,若題本和答題卡遺失,由你承擔責任。
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給定資料
1.全國“兩會”期間,有的代表、委員會提出,我國農村的社會救助目前還存在地區不平衡的現象。
按照他們提供的調查數據,對于農村社會救助資源供給的開發,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或者是國際社會,都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從政府對社會救助資金的投入來看,存在著總量不足的問題。以2002年為例,“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社會保障補救支出”和“全國社會保險金”三項支出總額為1716.5億元,但投入到社會救助方面的資金總量還不到100億元。
從2002年的情況來看,國家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總量增加了。但增量部分都到了社會保障并沒有投入到社會救助,尤其是農村社會救助領域。
2.當前農村社會救助,主要包括臨時性的貧困救濟、災害救濟、農村五保救濟、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由于農村社會集資能力、個人支付能力低,社會保障基金缺口大,籌資資金貧乏.社會物質保障基礎薄弱,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組織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做過種種努力,但是農村社會救助仍然存在種種問題。
某鎮轄17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擁有耕地32000畝,有農戶8900戶,32340人,其中農業人口29740人,非農業人口2600人,全鎮60歲以上老人達到2966人,貧困戶達326戶.735人。農村弱勢群體中,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于625元)占3.6%,相對貧困人口2800人(年人均純收入626--865元),占8.6%。在我國經濟收入差距巨大、層次分明的社會結構中,最明顯且較大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相對于城市居民而存在的農村居民,而農村居民中為溫飽問題所困擾的人口,又是社會結構中最低層的弱勢群體。
據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某鎮農村弱勢群體人口,包括自產自食農產品折價的人均純收入僅916元,尚有一定數量的農戶人均純收入低于625元。大多數農村弱勢群體農戶舉債度日,經濟收入不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需要。按目前低于中等水平的消費品市場價格折算,625元的年收入只能折合大米260公斤,蔬菜390公斤,肉類125公斤,植物油104公斤,食鹽347公斤,根本無法顧及其他的消費需求和個人發展需要,這就表明還有一部分農村弱勢群體尚未解決飽暖問題。
截至2006年3月,我國各地農村一直延用的是1994年1月國務院頒布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近年來,各地區的農村五保救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村經濟形勢、經營管理方式的變化,五保供養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
據調查了解,某鎮應保五保供養人數為197人,已落實五保待遇109人,由于財政資金缺口大,應保未保人數達88人,2005年龍頭鎮財政撥付五保供養費33200元,按197人計算,平均每人每年168元。鎮敬老院集中供養37人,如按每人每月150元標準撥付,全年共需55500元,敬老院需自籌22300元。分散供養160人,如按每人每年300元計算,需要48000元n以匕兩項共需103500元,與鎮財政實際撥付33200元相差70300元的資金缺口。五保供養實際上捉襟見肘,這無疑給鎮、村兩級本來拮據的經濟雪上加霜。
4.據報道,民政部于2005年11月25日召開第18次部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冬令期間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工作。
據了解,2005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洪澇、旱災、臺風、風雹等自然災害影響。珠江流域、福建閩江、淮河干流、遼河流域的渾河和太子河等江河發生較大洪水和大洪水;長江支流漢江、黃河支流渭河和下游山東境內發生較為嚴重的秋汛,局部地區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災害頻發;海南、云南等省局部地區旱情嚴重;東部、南部沿海地區受到強臺風多次影響,風雹災害點多而廣。
根據災地調查情況并與財政、農業、統計、氣象等部門會商,2006年冬令期間,全國有7250多萬人需要政府給予口糧救濟,有2150 萬人需衣被救濟,有500多萬人需治病救濟,今年冬令期間救災任務仍很繁重。
民政部部長李學舉指出,冬令期間是受災群眾困難最大的季節,應幫助災民安全過冬.切實解決受災群眾面臨的口糧、衣被和住房等方面的困難。
5.有理卻沒錢打官司的現象,在建立起法律援助體系以前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讓那些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但經濟困難、交不起訴訟費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那些確有冤情,但正義難以伸張的群眾,打得贏官司。”2000年3月,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肖揚院長在工作報告中鄭重承諾。
2007年1月1O日,在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庭里,當陳邦德、胡風梅夫婦接過2萬元司法救助專款時,頓時淚流滿面,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陳邦德婦是武漢市黃陂人。2004年9月24日晚,其愛子在城區“零點”迪吧跳舞時與人發生爭執,在被警察帶離現場的途中被多人圍毆,胸部中刀搶救無效死亡。5名兇手最終被判刑.并被判向陳邦德婦賠償130797.6元。
2006年3月29日,陳邦德夫婦將其中的2.1萬元賠償款領走,109797.6元需要強制執行。為了便利執行,宜昌中院依法將本案委托被執行人所在地秭歸、湖南常德以及重慶市的法院執行,并多次督促或詢問。但三地法院經過調查,答復5名被執行人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
被執行人正在服刑并且確無執行能力。而陳邦德夫婦年事已高,又身患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基本生活不能保障。在這樣兩難的情況下,宜昌中院積極爭取市財政局支持,為其發放了2萬元救助專款。2007年1月1O日上午,當還沉浸在喪子之痛的陳邦德夫婦在中院執行庭拿到2萬元救助款時,心情無法平靜,連連表達對政府以及法院的感激之情。除陳邦德夫婦外.另有3人也獲得了各1萬元的司法救助。
母親癱瘓在床,女兒無錢上學,身為全家唯一勞動力的淳安鎮農民徐角銀,來杭打工一個月又被車撞成骨折。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了解到徐角銀的情況后,立即應允他緩繳訴訟費。經優先立案、審理、法院依法判決肇事車單位賠償他5萬多元。
下崗女工祝女士與徐角銀有類似遭遇,她的女兒林林患有嚴重支氣管哮喘,在校讀書期間,學校曾動員她退學。后來,林林舊病復發,學校派人將送往醫院,途中不幸死亡。祝女士提起訴訟,要求學校巨額賠款。法院經審理,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但考慮到祝的實際情況,還是主動為她免去1萬多元訴訟費。
如今,像徐角銀、祝女士這樣的司法救助受益者越來越多。僅去年下半年至今,杭州兩級法院就對近300起案件的當事人給予緩、減、免繳訴訟費116多萬元。這些受益者中,有的是兒女不肯贍養的老人;有的是父母不給付撫育費的兒童;還有的是交通、醫療、工傷等事故的受害人
6.在花費5萬多元的醫療費,欠下3萬多元債務之后,昨天上午,薛仁群的丈夫只得無奈地在醫院里收拾行裝出院。因為在工地摔傷,腰椎和骨盆均骨折,薛仁群已經臥床一個多月。醫生告訴她丈夫說,誰也不知道她的未來會怎樣,也許將永遠癱瘓。即使是這樣,她仍然不得不出院,目的只是為了省錢。
薛仁群夫婦二人在建筑工地當涂料工,沒地方住,為了省錢,他們平時就住在工地。2006年1O月21日下午下班后,薛仁群因為床板不平,就走到工地腳手架上,想拿一塊無用的板來鋪床。腳手架和樓的連接處有一個空隙,上面被油紙布擋住了,她沒有發現,就走了過去。結果掉了下來,被摔成腰椎爆裂性骨折和骨盆粉碎性骨折。醫院下了3次病危通知,實施了兩次手術。
因為她是在下班時間摔傷,建筑公司說不是工傷,剛開始時不愿賠償。因為沒錢動手術,薛仁群的手術從21日拖到28日晚上,下肢已經失去知覺。為了挽救病人生命,醫院最終還是在費用未到位的情況下,提前為她實施了第一次手術。后來,經過工友圍堵公司討要醫藥費和有關部門的協調,單位才先后拿出2萬元。
但是昨天薛仁群出院結帳時,費用一共是538557元,另外還有3000多元急診費用沒有算進去。為此,薛仁群的丈夫從四川老家向親戚們借錢,親戚們每人借一兩百元給他們,也只湊了1萬多元。幸運的是,在廈門勞動監察大隊一位熱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為他們又籌集到1萬多元的愛心捐贈。
據法院介紹,近期廈門市各級法院受理多起勞動爭議案件。這些案件大都是因為企業沒有為農民工繳交工作保險費,導致勞資矛盾突出,損害了農民工權益,影響了社會穩定。對此,農工們普遍感到擔憂,今天他們在為城市建設揮灑汗水,但是,也許他們有一天病了,或者受傷了.社會卻可能拋棄他們。
據廈門市勞動監察支隊介紹,廈門市現有外來工人約95萬人,本地工人約71萬多人,外來工人比本地工人多出20多萬人,但是大部分外來工人沒能得到醫療和工傷保險,他們從事的是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一旦得重病或者發生工傷事故,卻無法得到廈門市的社會救助體系的保障,無奈的他們只能采取跳樓、跳海等極端方式,以引起社會的關注,這一現象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重視。
據勞動部門統計,近年來單位發生工傷事故后,企業不承認職工是本公司人員的事件在成倍增長,僅去年上半年就有近200起類似事件。一旦工人因負傷或者重病住院,這些未依法給職工辦理醫療保險的單位,很少能依法給他們報銷醫藥費。
另據了解,近期內廈門市各級法院也頻頻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其中許多都是因為企業沒為外來工人繳納工作保險導致的矛盾。
7.據報載,8月1日是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救助管理辦法》正式頒布并實施一周年的日子。這天上午,海口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走上街頭,想為街頭乞討的流浪人員提供援助,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整天下來,他們勸說的8名乞丐竟無一愿意接受援助。
工作人員在海口萬綠園內首先發現一位衣衫襤褸的老漢,正在不停地向過路的游客伸手乞討n工作人員向老漢表明身份,并表示可為其提供援助。沒想到老漢毫不領情的說:“我在海口乞討已經一年多了,不需要什么救助。”然后就慌忙走開。隨后,工作人員又發現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拉著游客的衣服要錢。工作人員詢問小女孩家在哪里,想不想家。但沒等工作人員問完話,小女孩就飛快的跑開了。工作人員在萬綠園、濱海大道等路段忙了一天,共對8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活動,結果都遭到拒絕。
海IS市救助站李慶學站長介紹,該救助站自去年8月正式掛牌后,曾多次派專人專車走上街頭,勸討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站接受政府救助,但常常無功而返。救助站面臨著勸導難、“職業乞丐”不肯進站的問題。
李慶學說,據他們調查,絕大多數的街頭流浪者,把乞討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手段,他們不想回鄉,寧愿沿街乞討,也不愿接受政府救助。這些流浪乞討大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職業乞丐,他們具有勞動能力,卻不肯自食其力,有的甚至幕后操縱未成年人或殘疾人向市民進行強討強要,利用市民愛心謀取錢財。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