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于鄢》
1、本文選自《左傳•隱公元年》。《左傳》是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
2、理清本文情節發展的主要脈絡:
按情節發展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莊公寤生,姜氏厭惡,偏愛共叔段
第二部分:發展:共叔段不斷擴大勢力,準備篡位奪權,鄭莊公不動聲色,寬以養惡,坐等時機。
第三部分:高潮及結局:共叔段將襲鄭,姜氏內應,鄭莊公反擊,打敗共叔段。
第四部分:尾聲:鄭莊公后悔放逐姜氏,采納穎考叔建議,母子重歸于好
3、了解鄭莊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點。
鄭莊公工于心計,城府深陳,奸詐狡猾,虛偽卑劣。
共叔段無知愚昧、貪婪狂妄,野心勃勃。
姜氏偏袒昏聵、以私情干政。
4、理解本文詳寫骨肉紛爭的始末,略寫戰爭經過的剪裁特點:
5、理解并翻譯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至“不義不暱,厚將崩”: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同時歸他管轄。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容納兩個君王,您打算怎么辦?如果您想把國家交給太叔,就請允許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給,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二心。"莊公說:"用不著,他會禍及自己”。隨后,太叔又把雙方共管的邊邑收歸自己,一直把邑地擴張到了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會得到百姓擁護。"莊公說:"不行仁義就不會有人親近,地方再大也會崩潰。"
6、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制是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這里。要其他的城邑,我都聽您的。
(2)姜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姜氏哪有什么能夠滿足她?
(3)不如早為之所。 :不如早點給共叔段安排個地方
(4)多行不義,必自斃(成語):做多了不正義的事情,必然會自取滅亡。
(5)君將若之何?:您將拿他怎么辦?
(6)公賜之食,食舍肉。:鄭莊公賜他事物,他吃的時候把肉放在一邊。
(7)其(表揣測推斷語氣)是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種事情吧?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亟請于武公:屢次
(2)姜氏欲之,焉辟害:通避,躲避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邊邑;兩屬
(4)無庸,將自及:同用;延及
(5)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修治城郭,聚集民眾;修繕;兵器;準備;戰車
(6)公伐諸鄢:之于
(7)請以遺之:贈與,送給
(8)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通掘;隧,作動詞,挖地道;表反問的語氣詞
(9)愛其母,施及莊公:延續,推及
《李將軍列傳》(節選)
1、本文節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作者司馬遷。《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包括12本紀、30世家、70列傳、8書、10表,共130篇。
2、掌握李廣性格的主要特征:
李廣有著驍勇善戰,機智勇敢,武藝超群,膽識過人,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英雄本色,同時又有廉潔輕財,愛護士卒,忠實誠信,口訥少言,負能使性等性格特征, "飛將軍"的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3、說明作者通過李廣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作者對一代名將李廣衷心傾慕,對其不幸遭遇結局深切同情。同時對漢代統治者妒賢忌能,任人唯親等表示強烈的不滿,在對李廣命運的同情悲憤中也寄寓了對自己身世的無盡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