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成人高考網
 考試資訊  報考指南  專科起點  高中起點  錄取分數  招生簡章  成考教材   人大成考   網校課程
   專升本大學語文|英語|高數一|高數二|政治 高升本語文|英語|數學(理)|數學(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  高校信息  復習指導  經驗分享  成考論壇
地區信息

09年大學語文詩歌單元重點考點復習指導

作者:不明   發布時間:2009-07-23 17:51:50  來源:網絡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5、掌握本詩頷聯對仗工整的特點:
律詩中的頷聯、頸聯要求對仗。也就是句法結構一致,同一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同。“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的定語“映階”、“隔葉”都是動賓短語,“碧草”、“黃鸝”都是名詞,在句中都作主語,“自”、“空”都是副詞,作狀語,“春色”和“好音”都是偏正短語,都作謂語。此聯結構一致,詞性相同,平仄相錯,對仗十分工整。
6、重點句子:
(1)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劉備三顧茅廬,再三煩勞,終于得到諸葛亮的幫助,籌劃天下統一的大計,輔佐劉備、劉禪兩朝,開國、濟世,真有一顆老臣的殷切之心。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未捷,自己就去世了,這樣的遭遇讓英雄們都感慨的淚濕衣襟。
7、背誦全詩。

《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
1、這是一首樂府舊題詩。作者陸游,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2、劃分全詩的層次,歸納全詩的主題思想。
全詩十二句,每四句為一層。
第一層是起首四句。寫統治者醉生夢死,按兵不動。
第二層是五至八句。寫守邊兵士報國無路,老死邊疆的悲憤感情。
第三層是最后四句,寫中原百姓盼望恢復中原連年失望的痛苦。
    主題:詩人把三種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從而有力地揭露了南宋統治者投降路線所造成的嚴重惡果,表達了詩人統一祖國的信念和這一信念不得實現的無比悲憤。
3、理解本詩以“月夜”貫串全詩的結構特點。
   詩中所寫的三個場景,又可以理解為處在同一時間,即同一月夜之中。“月”是線索,貫穿全詩。其中朱門沉沉按歌舞,沙頭空照征人骨,幾處今宵垂淚痕幾句暗含一個“月”字,而戍樓刁斗催落月則明寫了“月”,或明或暗的月,將三個場面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凄冷的色彩。
4、找出詩中的典型事物和典型場景,分別說明其表現作用:
典型事物和場景有“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揭露統治者茍且偷安,不修戰備;沙場怨笛,白骨成堆,表現戍邊戰士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萬民望月、遺民垂淚,表現中原人民期望恢復的痛切心情。
5、重點句子:
(1)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和戎的詔書頒布十五年了,將軍不能作戰,白白地來到邊關。
(2)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從笛聲中誰又能明了壯士報國無門的痛心,月光白白地照耀在沙場上成堆的白骨上
(3)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中原遺民忍受著死亡的折磨,這一晚處處有中原遺民的淚水。
6、背誦全詩。

《爐中煤》
1、作者郭沫若,現代著名學者、詩人。“創造社”成員。本詩選自郭沫若詩集《女神》。
2、理解本詩所抒發的愛國激情和獻身精神:
這首詩借吟詠燃燒著的“爐中煤”來抒發“眷念祖國的情緒”,表現出詩人對新生的祖國的無比熱愛和赤誠無私的奉獻精神。
3、掌握全詩托物言志的特點
《爐中煤》是一首托物言志的抒情詩。托物言志是通過比喻、比擬修辭手法達成的。作者為詩題擬了個副題“眷戀祖國的情緒”,這是把爐中煤熾烈燃燒的意象與眷戀祖國的強烈情思互為比喻,作者把“年青的女郎”與“五四”后的祖國比喻,此為借喻。詩人把“爐中煤”擬作人,這是比擬中的擬人化手法。由于“爐中煤”是物的象征,作者將它人格化,并借以詠志,所以本詩的基本表現方法是托物言志。
4、分析說明詩中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年青的女郎”比喻五四后新生的中國,表達詩人對新生祖國的熱愛和贊美;用正在燃燒的“爐中煤”比喻自己的愛國激情,表達詩人對祖國的無私奉獻精神。
《爐中煤》是一首托物言志的抒情詩。托物言志是通過比喻、比擬修辭手法達成的。作者為詩題擬了個副題“眷戀祖國的情緒”,這是把爐中煤熾烈燃燒的意象與眷戀祖國的強烈情思互為比喻,作者把“年青的女郎”與“五四”后的祖國比喻,此為借喻。詩人把“爐中煤”擬作人,這是比擬中的擬人化手法。由于“爐中煤”是物的象征,作者將它人格化,并借以詠志,所以本詩的基本表現方法是托物言志。
5、理解本詩用反復詠嘆手法表情達意的特點。
“啊,我年輕的女郎”在詩中反復四次,這句詩的反復出現,使詩節和詩人的感情層次找到了標志,同時,反復使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思不斷加強、深化。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的反復,受到了結構上回環往復的藝術效果,且升華了感情、深化了主題。兩個“燃”字,前一個是詩人在黑暗長夜中摸索探求,后一個卻是詩人在“重見天光”后的激情噴發和奮力搏擊。這里有悲觀與樂觀、消極與積極等情感格調上的區別與反差。而“這般模樣”的反復出現,則給讀者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

《發現》
1、 作者聞一多,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民主戰士,“新月社”成員。本詩選自聞一多詩集《死水》
2、 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聞一多到美國,是希望學習西方國家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民主精神。但是到美國以后,聞一多很快就對美國社會的各種現象產生了反感甚至痛恨情緒。同時,詩人對祖國、家鄉、親人懷有深深的思念和渴望。1925年,聞一多帶著熱情和急切,懷著對祖國的美好憧憬和急于報效祖國的赤誠熱情,高喊著“我來了!”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詩人回國之后,見到的祖國和他渴望的祖國并不完全一樣,一九二五年前后,中國正面臨軍閥混戰的局面。聞一多所見到的祖國已經不是他在國外時在心里美化、神圣化了的祖國。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強烈撞擊,所以詩人“迸著血淚”呼喊:“這不是我的中華”。
3、 理解本詩所抒發的對祖國的至痛至愛的復雜情感
4、 理解本詩將熾烈奔突的情感內斂于謹嚴形式之中的藝術技巧
5、 分別說明呼告、反復、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在本詩中的作用
反復:三次“我來了”,隔行反復,層層遞進地寫出了來后的感慨驚異、來的原因和來得情狀,感人至深。
呼告:“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是呼告,表失望心情,具有石破天驚的撼人心魄之力量
擬人:將中華人格化為“你”,從而形成全詩“我”與“你”對話的格局,
比喻:將中華人格化為“你”,又將“你”比喻成“噩夢”、“恐怖”、“噩夢掛著懸崖”,從而使詩人失望悲愴的情感更加形象生動
象征:將“中華”比喻成“噩夢”、“恐怖”、“噩夢掛著懸崖”,從而使詩歌從滿象征意味,使詩人失望悲愴的情感更加形象生動。
6、 結合本詩,了解聞一多的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即新詩要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和“建筑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我愛這土地》
1、作者艾青,現代著名詩人
2、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本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
3、理解本詩抒發的愛國主義激情
作者通過寫鳥兒對土地的癡情,表達作者愿為祖國母親奉獻一切的赤子衷情。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實際上寄寓了詩人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
4、找出本詩的象征形象,并說明其寓意
詩人用象征的手法,描繪了一組鮮明的詩歌意象,分別賦予“大地”“河流”“風”“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間的無比溫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的象征。
5、掌握本詩語言自由多變的特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1、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2、理解本詞在是一首抒寫亡國傷痛哀怨的詞。
3、理解、分析詞中觸景生情、對比和比喻等表現手法。
觸景生情的手法
春花秋月,小樓昨夜又東風,雕欄玉砌應猶在,幾句都是觸景生情。
比喻手法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兩句比喻中喻中有景,以景托情,創造出闊大深遠的藝術境界。
對比手法: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雕欄玉砌與“小樓昨夜又東風”也構成對比。
4、重點句子:
(1)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樓昨夜又吹拂在東風里,明月朗照,故國生涯真是不堪回首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問君到底能有多少愁情,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去。
5、重點詞語:
(1)春花秋月何時了:終了,完結
(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借指宮殿;紅潤的臉色
6、背誦全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作者蘇軾,北宋著名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詞的開創者。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詞。
2、分析掌握全詞圍繞明月抒寫情懷的寫作特點,理清詞人思緒的起伏變化
本詩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達了詞人由心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
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達作者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顯露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對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對明月的贊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層。“歸去”,作者將那美好皎潔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園。然而真要棄絕人世,飄然仙去,卻又有些猶豫,“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遐想愈來愈飄渺,而終不忍棄絕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飛天探月,出塵之思,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下片緊承上片最后兩句的入世情懷和月色描寫,寫月光移動和月下不眠之人。“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轉入抒發懷人之情。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宕開一筆,表現了由心中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作達觀之想的心理變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放達寬慰之語。
全詞樂觀曠達的情懷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現出來。
3、體味詞中蘊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詞的下片對月懷人,但沒有沉浸在離愁別恨中,而是以曠達的哲理在自我解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的“陰晴圓缺”與人的“悲歡離合”相對比,說明人的團聚與月的晴圓一樣,只是暫時的,而人的離散與月的陰缺一樣是必然的。世上的萬事萬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人們沒有必有沉浸在悲傷之中。只要健康長壽,人們總能團圓相聚,哪怕遠隔千里,也能共賞一輪明月。從而表達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重點句子: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翩翩起舞,與自己的影子清冷相對,又哪里比得上在人間的美好呢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人們都能長久團聚,即使分別千里,也能共同享有這一輪明月。
(4)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又怕雖然有瓊樓玉宇,可是不能經受高處的寒冷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在朱閣綺戶中徘徊,照耀著那些不能入眠的人們。
5、背誦全詞。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1、作者辛棄疾,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代表,與蘇軾合稱“蘇辛”。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2、理解上片寫景抒情的內容:
上片通過寫景來抒情,三層,第一層,總寫秋天遼闊之景,第二層寫北方的遠山,第三層寫在斜陽哀鴻中自己的悲憤情感
3、理解、分析下片借用三個歷史典故分別表達的思想感情:
下片借典故抒情,連用三個典故,第一個是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  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 便棄官回鄉的故事,表明自己不愿象他那樣丟下國事不管只貪圖個人的享受,同時也感慨自己已經無家可歸了,家鄉已經被金人占領;第二個典故用劉備鄙視許汜故事,表示自己決不像許汜那樣只顧謀取個人私利,而要象劉備那樣以國事為重,憂國忘家;第三個典故用桓溫感上歲月流逝的故事,嘆息自己壯志難酬,年華虛度,英雄坐老。
4、重點句子:
(1)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我反復看著自己的吳鉤寶刀,拍遍欄桿,也沒有人能夠理解我登臨望遠時內心的意思。
(2)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能請什么人喚來美女,為英雄揩拭掉傷心的淚水!
5、背誦全詞。

《天凈沙•秋思》
1、作者馬致遠,元代有名的散曲家,人稱“曲狀元”。這是一首小令,被譽為“秋思之祖”。
2、理解前三句遣詞造句的特點:用三組各寫三種景物的詞語構成“鼎足對”。
3、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
最后一句是唯一的抒情之語,使全曲的點睛之筆,使前面的景語皆成為情語,曲中景物也成為帶有“斷腸人”主觀色彩的景物。
4、掌握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5、背誦這首小令。

《前赤壁賦》
1、作者蘇軾
2、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寫于蘇軾貶官黃州期間,名為朝廷命官,實是囚犯,生活艱難,行動亦受監視。面對如此重大打擊,他苦悶難遣,一面從佛老思想中尋求解脫,一面到自然山水中尋求安慰。
3、掌握本文情感變化線索,據此劃分段落,并概述每段大意。
作者此文并非以記游為主,而重在抒情議論。因此剖析此文的層次結構,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人物的事情變化。文中主客兩人的感情變化,經歷了由樂而悲,由悲而喜的過程。全文也就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寫泛舟江面上生樂。
第二層:記敘泛舟江心,飲酒放歌的情景,因簫聲嗚咽而生悲。
客人解釋簫聲“何為其然”。
用以客代答的形式,表達作者對現實人生的苦悶和迷惘
第三層:因得到解脫而復喜。
首先是蘇子對客人的批駁和安慰。(全文主旨所在)
1) 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領起,駁客“羨長江之無窮”的議論。
2) 以“且夫”一轉,駁客“抱明月而長終”的感慨。    
這段文字是寫作者經過一番哲學思考,終于找到解脫苦悶的途徑, 即用曠達超脫的態度對待人生,在大自然懷抱中錄求精神慰藉。          
然后是客人被蘇子說服而轉悲為喜。
“洗盞更酌”、“相與枕藉”將喜悅的心情化成了具體的生活畫面。(與首段相呼應,但此時的樂,已是在領悟人生意義后的更高層次的愉悅。)
4、理解本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矛盾。
本文繼承了辭賦常用的形式規范,即主客問答,抑客伸主,文中的客,其實是作者為展開辯論而虛設的人物。主客對話,實則代表了作者思想中兩個不同側面的矛盾斗爭。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悶通過客來宣泄,把樂觀曠達的情懷通過主來表現,主終于說服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積極的一面戰勝了消極的一面,從而肯定了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5、分析清風、明月、江水三種景物與抒情、說理的關系。
文章雖從記游寫起,但重在抒發人生感慨,辯論人生意義,故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作者采用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景、情、理三者達到統一。
景物描寫與抒情、說理的關系具體分析如下:
首段因景生情,但文中又借物喻理(水、月、風),即以這段寫景為下文議論說理作形象、鋪墊。第二段中客的議論,以“羨長江之無窮”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長終”扣住月,以“托遺響于悲風”扣住風,虛無消極的人生觀,其內涵就借具體的自然現象表達了出來。第三段蘇子反駁也是以水和月作譬,深入淺出說明事物變與不變的道理。整篇文章,議論賦予了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寫景使哲理呈現生動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內在脈絡。
6、由本文了解文賦具有主客對話、抑客伸主的結構特征和駢散相間的語言特色。
7、重點句子
(1)舞(使動)幽壑之潛蛟:使潛藏在深淵下的蛟龍起舞
(2)侶(意動)魚蝦而友(意動)麋鹿: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
(3)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流逝的象這江水,而最終并沒有流走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大凡從事物變化的一面來觀察,那么天地萬物竟不能有一眨眼間不發生變化
8、重點詞語:
(1)舉酒屬客:傾注,引申為勸酒
(2)縱一葦之所如:往、到
(3)凌萬頃之茫然:凌駕、超越
(4)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靠,依托;虛空,天空
(5)杯盤狼藉:縱橫雜亂的樣子

課程名稱 精講班 沖刺班 基礎+沖刺 報名
價格   課時 價格 課時 價格


語文(專升本)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政 治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英語(專升本)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高等數學(一) 200元 試聽 5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高等數學(二) 200元 試聽 5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語文(高起點)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英語(高起點) 200元 試聽 29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數學(理) 200元 試聽 38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數學(文) 200元 試聽 38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歷 史 12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物 理 12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化 理 12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地 理 20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熱門資料下載:
成考版塊列表:
成考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成人高考科目輔導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无卡 | 中文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欧美理论一级在线免费看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