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跨考教育 發布時間:2016-04-24
考研政治中那些名人名言暗藏的考點揭秘(1) 歷年考研政治中有些真題是以一些名人名言作為題干來命題的,對于考研的同學來
考研政治中那些名人名言暗藏的考點揭秘(1)
歷年考研政治中有些真題是以一些名人名言作為題干來命題的,對于考研的同學來說,這是個難點。針對這種情況,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整理了考研政治中涉及到的難以理解并且在考試中又很重要的名人名言,通過分析名人名言的含義及考試的角度為大家解讀相關考點。
名人名言:
“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毛澤東)
一、考點解析:
(一)考點內容分析
“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這句名人名言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唯物論部分的“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和意識既對立又統一。對立體現在二者的區別上,①物質是客觀存在,意識是主觀存在;②物質是根源,意識是派生;③物質不能代替意識,意識不能代替物質。統一體現在二者之間的聯系上,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②物質可以變成意識,意識可以變成物質;③意識與物質具有統一性。從這可以看出毛澤東的這句名言體現的是物質和意識之間的聯系——即二者可以相互轉化。
那具體我們應該怎么理解這句話呢?“物質可以變精神”是指意識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人的意識的來源是物質世界,人的大腦因為有物質世界的刺激再經過人的實踐從而做出對世界的反映,這就是“物質可以變精神”。例如,一只蘋果砸在了牛頓的頭上,牛頓經過一系列的論證推理得出“萬有引力”這一理論。“精神可以變物質”是指意識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說,它能反映客觀事物并形成觀念,從而指導實踐,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被后人廣泛應用,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二)考點考試方式及考試角度分析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在考試中常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有以下幾個考試角度:
(1)物質與意識的區別與聯系
(2)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
二、真題再現
(2005年單選)廣大農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要富口袋,先富腦袋”。這一說法在哲學上的含義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變成物質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質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質
【答案】B
【解析】該題考點是物質與意識的聯系。題干中說的是要想經濟上富裕就要先豐富你的思想,也就是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所以體現了精神可以轉化成物質。考生要注意精神轉化成物質是有條件的,就是要通過實踐。選項A、C、D本身說法錯誤,屬于唯心主義觀點。
相關新聞
口碑最好的2018考研輔導班都在這里!一線名師授課,一次通關有保障!
課程名稱 | 主講 | 開課日期 | 優惠價 | 立即購課 |
【網絡班】海文英語全程輔導 | 墨東博等 | 隨報隨學 | 200-1500元 | 立即購課 |
【網絡班】海天考研英語全程班 | 宮東風等 | 隨報隨學 | 200-1500元 | 立即購課 |
海文英語鉆石卡 | 名師團隊 | 正在報名 | 電詢 | 立即購課 |
新東方考研英語協議通關班 | 新東方名師 | 隨報隨學 | 電詢 | 立即購課 |
【保過班】宏途英語1對1 | 名師聯袂主講 | 2017年 | 電詢 | 立即購課 |
【保過班】文都金牌保過 | 高端輔導團隊 | 2017年 | 電詢 | 立即購課 |
啟航考研英語全程班 | 張子宏等 | 2017年 | 1180元 | 立即購課 |
客服電話:010-51268840
育路考研網 http://www.quanminpifa.com/kao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