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孫中山知行觀的理解。
【解析】D項:這里的先是邏輯上的先。B項:知行合一是明代王守仁的認識論命題,中心意思是認為知就是行,而知本質上是決定行的,知是行的來源、開始,行只是知的作用、結束。顯然,這不是孫中山先生知行觀的含義所在。
三、分析題
28.【答案要點】
(1)"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中國古代一種樸素的知行觀,是"知易行難"的觀點。〔1分〕這種觀點承認知和行的區別,知和行相脫節的可能,要求知必須行、知與行統一、知行一致,反對只知不行、畏難不行、空說不做,這是這種觀點的合理性。〔2分〕
(2)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知和行即認識和實踐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2分〕認識和實踐的易與難都是相對的,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規律,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都是困難的,〔2分〕但只要勇于實踐、勤于思考,遵循客觀規律和按客觀規律辦事,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不斷地變難為易,取得改造和認識客觀世界的成功。〔1分〕
(3)該命題將知易行難絕對化,具有形而上學觀點的傾向!1分〕
29.【答案要點】
(1)先實踐,然后產生認識,這是就認識的發生和來源而言的。〔1分〕就認識的發展而言,也是首先由于實踐的需要,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但是,落后于實踐的認識指不能正確指導實踐,阻礙實踐發展的認識;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不見得都是落后于實踐發展的!2分〕
(2)從實踐中產生的正確認識,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可以進行科學的預見,作為行動的先導,指導實踐活動的發展!2分〕
(3)從實踐的產生、發展過程而言,人們總是知先行后,這正是人類自覺實踐活動的特點。〔1分〕
(4)在社會發展中,先進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往往提出先進的、甚至超前的思想,指導實踐的發展。這是認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2分〕
上述觀點否認了科學預見、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和先進思想的存在,是對實踐和認識關系的片面、機械的理解!1分〕
30.【答案要點】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反映和創造的統一。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認識本質的根本觀點!2分〕
(2)認識不是主體對客體的消極、簡單的摹寫,而是能動的創造性活動!1分〕首先,主體能動地加工感性材料,創造出概念和理論體系!1分〕其次,主體根據需要,能動地創造出未來世界的藍圖!1分〕再次,指導實踐,從而創造出世界上本來不存在的事物。〔1分〕
認識是反映和創造的辯證統一。反映在創造中實現,創造以反映為前提和基礎;〔1分〕創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對事物本質、發展規律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反映!1分〕反映和創造統一的基礎是實踐!1分〕堅持反映和創造辯證統一的過程,是主體認識能動性發揮的過程。
31.【答案要點】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1分〕人的認識來自實踐,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通過實踐與認識的矛盾運動,達到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1分〕
(2)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是絕對和相對的統一。〔1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的:①相對中有絕對,任何相對真理都包含有絕對真理的成分、顆粒。②絕對真理之中也有相對,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3
2010.10
言概括能力! 《⑦x擇題Ⅱ 17.【答案】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主體認識過程中的"重構"的理解......
13
2010.10
對于A、B兩項比較好排除,因為真理認識也具有普遍性與絕對性;該題的最大干擾項是C項"客觀實在性",然而......
13
2010.10
踐創造,可以展現出我們的認識成果。隨著實踐的發展,世界將被我們一步步認識,那些先前認為不可知的東......
13
2010.10
A.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B.割裂了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 C.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D......
13
2010.10
局限性 C.實踐本身是一種精神活動D.實踐是人類的自覺活動 13.人的認識能力的形成,歸根到底取決......
13
2010.10
第四章 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特別提示 ①10年來本章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的命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