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概括能力。
二、選擇題Ⅱ
17.【答案】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主體認識過程中的"重構"的理解。
【解析】認識過程中主體的"重構"是主體暫時脫離客觀事物,在觀念上加工、處理客體信息的能動過程,而非實際地把握客體的過程。
【拓展】重構是主體(頭腦)內部的純粹觀念(思維)活動,而沒有實際地接觸客體。
18.【答案】AC
【考點】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別。
【解析】A、C項:唯心主義認為不能(完全)認識客觀事物,而將認識局限于主體之內。B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有承認認識起源于經驗,關鍵是看有沒有將認識的源泉導向物質的社會實踐;D項: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就將認識看作是辯證的發展過程。
【拓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別體現在唯物與唯心上。
19.【答案】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主體"概念的把握。
【解析】哲學上的主體是指認識者,即有意識、有意志,并在社會實踐中認識著客觀外界的人。
【拓展】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概念是意識、思維與"人"這個物質實踐載體的有機體。
20.【答案】BD
【考點】本題考查辯證唯物主義主、客體的關系。
【解析】B、D兩項是屬于認識論領域內的關系,是從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來考查的。A、C兩項是屬于本體論范圍內的關系,是從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來考查的。
21.【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主、客體關系的內涵。
【拓展】考生千萬要注意,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主、客體關系的內涵并不僅僅局限于認識關系,而是包括認識、實踐、價值和審美等關系在內的全面的關系系統。
22.【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唯心主義先驗論觀點的辨析。
【解析】A、B、C三項比較明顯就可以看出。D項:貝克萊是主觀唯心主義,認為感覺不僅構成知識,而且構成事物。
23.【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反映、信息和選擇的關系。
【拓展】本題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比較新近的一些論述,但是不難選出正確答案。
24.【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不可知論的錯誤。
【解析】A和D、B和C是分別對應的兩個選項,四個選項也是統一的:不可知論否認人能夠正確反映世界的能力,即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具體說是因為不可知論否認理性認識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割裂現象和本質的關系。
25.【答案】BD
【考點】本題考查對中國傳統哲學唯物主義知行觀的了解。
【解析】A、C兩項是唯心主義先驗論。
26.【答案】AB
【考點】本題考查主體能動地反映客體的具體環節。
【解析】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是就是主體獲取并加工、處理客體信息的過程,需要發揮人的信息選擇機制和信息重構機制的作用,這是主體能動性的重要表現。選擇、重構是主體能動地反映客體的具體環節,它不是否定反映,而是進一步說明了如何進行反映。
27.【答案】ACD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3
2010.10
對于A、B兩項比較好排除,因為真理認識也具有普遍性與絕對性;該題的最大干擾項是C項"客觀實在性",然而......
13
2010.10
踐創造,可以展現出我們的認識成果。隨著實踐的發展,世界將被我們一步步認識,那些先前認為不可知的東......
13
2010.10
A.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B.割裂了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 C.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D......
13
2010.10
局限性 C.實踐本身是一種精神活動D.實踐是人類的自覺活動 13.人的認識能力的形成,歸根到底取決......
13
2010.10
第四章 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特別提示 ①10年來本章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的命題數量......
13
2010.10
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肩負的重大歷史任務。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們黨要緊跟世界進步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