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怎么調整心態?(3)
考試“八式”
家長先調“心”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的情緒狀態對孩子會有較大影響,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再幫助考生調整好心態,做到定位與期望適度,鼓勵與壓力適度。
考前摸清“門”
考試前,考生應充分了解和熟知《考場規則》,避免因不了解規則而產生失誤。其次,要提前準備好考試物品,防止因漏帶或誤帶考試用品而影響正常考試。
心態要放“平”
考生務必及時調整好心態,基于自身制定的考試方案設定客觀合理的期望值,不過分期望“超常”發揮,不多慮“失常”的偶發,以平和自信的心態參加考試。
放松別過分
考前48小時按照考試作息時間調好生物鐘,保證睡眠,不要過度緊張,也不要過分放松。建議考生要有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將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吃好別太飽
早餐非常重要,如果不吃早餐,上午10時左右血糖水平會下降,產生饑餓感,從而影響考試的發揮,但早餐和午餐也不宜吃得過飽,過飽會讓學生產生困倦感。
考完就忘掉
一場考試結束,要盡快忘掉上場考試的得失,盡量不與同學詳細對答案,集中精力、積極準備下一場考試。注意休息,但休息的時間不宜過長。
晚上別晚睡
下午考后,建議考生利用晚上的時間對第二天的考試科目進行復習和準備,但不宜過晚,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過于緊張和疲憊影響第二天的發揮。
口味宜清淡
考試期間,家長要做好后勤。考生的飲食要盡量清淡,葷素搭配,要注意和平日飲食不要有太大的變化,避免腸胃接受不了。
“放”心六招
先自知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心理治療師陳卓稱,要做到情緒穩定,需要考生看淡高考,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學習,清楚自己的優缺點。不管你現在是成績拔尖,還是跟別人有一定差距,都需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通過自我暗示驅散抑郁,克服怯懦,激發興奮點,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
再自省
實現最佳心理狀態的前提是知道自己面臨著怎樣的壓力。壓力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擔心自己考不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夸大認知,過度看重高考,例如“高考不成功便成仁”;三是長期的緊張作息,高強度的聽課做題,導致睡眠不足,身體層面感受到的累和壓抑。
定目標
制定目標。臨考前的預期目標不應該是考上某個名牌大學,而是在參照自己的現有水平后,針對每個科目的保持或提升。要知道考大學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而不是全部,高考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只要以平常心對待考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水平就是勝利。
解憂慮
自我對話。以此呈現自己對高考的不完全、不正確的觀念,從而化解擔憂。比如,擔心自己沒有能力考好的同學不妨這樣問自己:這種擔心有必要嗎?自答:毫無必要,平時自己一向認真學習,雖不是特別優秀,但是只要正常發揮仍然可能成功。又問:這種擔心有利嗎?自答:沒有,并且有百害無一利。
勿緊繃
學習任務太重,大腦自身的保護機制便會產生所謂“保護性抑制”,導致運轉的效率下降,所以在適當的時候要讓自己放松一下,比如聽聽音樂、跑跑步,或者做一些讓自己愉悅的事情。
呼吸法
緩解考前焦慮的情緒,可以通過生理上的放松而實現,比如深呼吸放松法:在安靜的環境,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好,雙肩自然下垂,慢慢閉上雙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吸氣,吸到足夠多時(腹部鼓起),屏住呼吸3秒,再把吸進去的氣緩緩地呼出(腹部平扁),同時配合呼吸的節奏自我暗示“吸……呼……吸……呼……”呼氣的時候告訴自己“我現在很放松很舒服”。重復做這樣的呼吸20組,每天進行兩組。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高考考前怎么調整心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