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調節 如何驅除焦慮
現在距離高考只有不到40天的時間,不少考生和家長陷入焦慮狀態。專家建議,高考考生在復習的最后沖刺階段,要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保證有條不紊的復習節奏。而家長應注意不要把焦慮等負面情緒帶給考生,要做好備考后勤工作。
廣州的一名高三學生周寒,在最近一次高考模擬考全年級排名中,名次下滑了30多名。這讓其父親周先生很擔憂,他害怕兒子不能考入重點大學。而周寒的母親因為緊張孩子,特意請病假,全天在家為兒子服務。但周寒似乎并不領情,還對此表現出反感,一度產生厭學情緒,每天都很焦慮。 “現在全家都以我為中心,這讓我壓力很大,我害怕高考發揮失常。” 周寒說。
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張雪松認為,孩子心理和生理的變化均可能對學習帶來一定影響,成績出現波動屬正常現象。家長發現孩子成績有所下降,切忌過度緊張,而應該更多地去理解、關心孩子,讓孩子自然地發揮,這樣,孩子學習成績反而會得到提高。另外,對于高考考生來說,要注意,良好的心態是保證復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成績拔尖還是落后,都要淡定自信,努力尋求進步空間。考生可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如多說“我對自己充滿信心”等語句,以鼓舞斗志、穩定情緒。
友情提醒:考生在沖刺備考階段,應正確估計自己,將自己的目標確定在比平時成績略低的分數段上,每次練習時主要注意找差距和不足,查漏補缺,要看到自己的進步,切合實際、踏踏實實的學習,這樣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收獲。此外,備考要輕重分明,全力補弱,講究策略。
更多相關信息可到育路高考網進行查看了解。
(責任編輯:劉凡熔)
分享“高考心理調節 如何驅除焦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