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時代”:怎么過?(2)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暑假)這個時期,是很多學生的空窗期,學校(方面)中學不管了,大學也接不上,家長也放手,學生也不懂,社會機構、公益機構也不介入,最后的結果是學生就是學生這個階段就是三個月的真空期、放養期。
白巖松:
真空期、放養期,充滿著自由但是也充滿著某些期待,他們有沒有一些想法,有沒有一些改變的欲望社會討論過這樣的問題嗎?面對我們人生求學生涯當中最長的一個假期,在去年的時候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的兩個學生做了一個社會調查,來面對了這樣一個選題,在這個社會調查當中,他們對去年畢業的高三畢業生,在結束了三個月最漫長的假期之后,做了一個小小的問卷調查,有這樣的一個結果你們對考后這三個月生活評價怎么樣?16%認為很棒充實而有意義,16%認為很閑沒事干,4%說太頹廢了,不滿意。但是大比例64%認為是一般,顯然有上升和改變的這種空間。今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了十幾天時間了,今年最漫長的三個月可以有所改變嗎,社會會為他們做一些什么呢?來走進今年高三畢業生。
解說:
對于寒窗苦讀十幾載的學子來說,高考的結束鈴聲或許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因為它標志著暫別課業,狂歡開始,從考試結束到成績發榜有二十幾天,從高中畢業到步入大學有三個多月,而這些時間終于可以屬于考生自己。
記者:
現在有壓力嗎?
高三畢業生:
沒有啦,只有玩。
高三畢業生1:
打一下游戲,很久沒有打游戲了。
高三畢業生:
我們解放啦。
解說:
或許為了紀念很多高三畢業生在微博上給自己的名字加了個前后綴改名為“后高考時代某某”,而在網絡上更是有人列出了多種狂歡方式,睡夠48小時,不再特困生,湖吃海喝、結伴旅游、告別暗戀例強行表白、喝醉聚餐、堅守歐洲杯等等,放松的方式有多種。來自陜西的高三畢業生云云則把自己周圍的同學分成了兩類。
陜西省應屆畢業生云云:
其中一種同學就是整天宅在家里,做一些自己覺得比較舒服的事情,另外有一種同學每天都是整天一直在玩,這段時間可能都會比方說通宵上網、去K歌,徹夜不歸那種。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