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的十三種好習慣2

2011-12-13 15:09:28 來源:搜學高考

    8.提早“學”的習慣。

    從小學生認識規律看,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必須牢牢抓住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四個基本環節。其中,課前預習教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隨著年級的升高、預習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復“查”的習慣。

    培養學生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提高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覺性和責任感的必要過程,這也是新大綱明確了的教學要求。練習后,學生一般應從“是否符合題意,計算是否合理、靈活、正確,應用題、幾何題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學”等幾個方面反復檢查驗算。

    10.客觀“評”的習慣。

    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本身就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11.經常“動”的習慣。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學生的思維帶有明顯的具體性,所以新大綱強調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學習理解數學,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學生手腦并用,以動促思,對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舉實例加以解決,對較復雜的應用題通過畫圖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對模糊的幾何知識通過剪剪拼拼或實驗達到投石問路的目的。

    12.有心“集”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問題多次犯錯。為避免同一錯誤經常犯,有責任民的教師在教室里布置了錯會診專欄,有心計的學生建立錯誤的知識檔案,將平時練習或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收集在一起,反復警示自己,值得提倡。

    13.靈活“用”的習慣。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既能起到鞏固和消化知識的作用,又有利于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還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學習數學的十三種好習慣2”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第一页 | 日本久久道色综合久久 | 亚洲有码第三页在线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