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輔導:經濟法第十三章節考點1
來源:育路國際商務師考試網發布時間:2011-06-13 10:39:33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國際商務師課程 全面的了解國際商務師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 2011年國際商務師相關資料 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國際資本不論采用何種形式進行流動,都將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這對各國經濟的發展,將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國際資本流動又蘊藏著巨大的風險,潛伏著巨大的危害。
國際資本流動的積極影響
(一)增加社會福利
與商品貿易不同的是,資本交易只有一種產品:貨幣。在各國國內資本收益率不一致的情況下,如果允許資本項目開放,收益率的差異就會導致資本流動,這將使資本的效率提高,社會福利增加。國外研究表明,允許國際資本流動后,資本流入國和資本流出國均可獲利。發展中國家多為資本流入國,資本流入在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早已被發展經濟學家所論證并被實踐所證明。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今,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到20世紀60年代后期,在此期間,發展中國家取得外資的主要方式是官方資金融通、外國直接投資和貿易資金。經常項目的赤字,大部分通過政府安排和國際組織來彌補。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的海外業務由于各國的外匯管制而受到限制。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至債務危機的發生。這段時期,國際金融市場匯率、利率劇烈波動,石油價格不斷飆升,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常項目出現了極大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國際銀行業迅速發展,并從貿易資金轉到更直接地幫助國際收支平衡。同時,這段時期,許多發展中國家為積極發展經濟,逐步解除了到海外借款的限制。因此,國際銀行業備受鼓舞,參與國際貸款的銀行數量增加了。作為向發展中國家凈注入資金的一部分,外國直接投資所占的比重從1970年的19%下降到1980年的12%.在這個階段中,官方資金融通與私人資金融通同步增長。第三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至今,國際私人資本規模遠遠超過官方資本,私人資本流動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形式。私人資本對資本管制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一國管制過多,外國投資者會考慮在貸款上加進一定比例的風險溢金,借款成本加大。而如果允許資本自由流出流入,會減少國外投資者的顧慮。一些發展中國家國內利率放開后,利率上升,這時候如果能夠放松資本管制,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籌資的成本,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二)分散風險
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加劇,特別是流動中各種風險因素的增多,近年來資本項目開放的研究的重點轉向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承擔和風險分散。托賓—馬克威茨(Tobin-Markowitz)模型認為,如果承擔某種風險的價格在國家間是不同的,那么,利用包含這些風險的國際金融資產進行貿易的話,各國將會獲利,即都會減少風險。
(三)減少管制成本
在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的情況下,資本管制的效力越來越弱,因而實施資本管制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資本管制的成本有兩種,一是費用成本,二是管制帶來的弊病。管制所帶來的弊病主要有:第一,“尋租”行為。安妮。克魯格在其《尋租社會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曾提出一個競爭性尋租模型。該模型指出,對經濟活動的政府管制產生各種形式的租金,而人們常常為這些租金進行競爭,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從而導致經經濟效率低下、福利損失。以資本管制為例,資本管制為資本項目交易的許可證制創造了一個隱含的市場價值。這種許可證是由負責資本管制的機關根據一系列規則分配給企業和機構的,這就常常使一些人通過行賄等方式來獲取許可證的隱含租金,因而導致政治腐敗。第二,導致資本外逃增加。有些國家出現經濟美元化,從而會使國內貨幣體系和稅基萎縮。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資本外逃的數量逐年增加,而且許多發展中國家居民持有的國外資產,無論是以官方匯率還是以黑市匯率計算均已超過其國內金融體系的規模。在資本外逃使一國投資規模縮減的情況下,許多國家又被迫借外債,從而加重了外債負擔,經濟處于惡性循環中。而實行資本項目的開放有利于降低上述資本管制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率。國際資本流動蘊藏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