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程承包項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二)
來源:發布時間:2008-10-07 09:51:09
目前,銀行業走出去的速度較工程承包企業更為遲緩,企業不僅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連提供基本的投標保函、履約保函也存在很多困難,一方面是企業與銀行間缺乏必要的了解,銀行對出具各類保函有一定的擔心,另一方面,國內大多數銀行對相關的業務程序不很熟悉,對保函中許多條款的含義了解不透徹或有歧義,耽誤了很多時間。 另外,資金在國內外的匯兌也不通暢,這些對工程的順利開展和項目履約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國際工程管理人才嚴重缺乏。國外項目成敗的關鍵在人才,這是許多國際承包企業多年來的共識。國際工程項目管理需要的人才應該是復合型、創新型、外向型的高級管理人才。而這樣的人才也是我們的企業最為短缺的。復合型是要求人才一方面應具備某一個專業領域的理論基礎及實踐經驗,具備作為一位工程師或是管理人員所應有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要具有多學科比如管理科學、經濟學等理論基礎以及較好的專業外語水平。簡而言之就是要一專多能。創新型是指一位從事國際工程管理的高級管理人才所應具備的創新精神。國際工程管理總會遇到許多想象不到的新問題,因而要求具有創新精神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于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外向型人才主要指了解和熟悉有關的國際慣例并具有對外開拓的思想。熟悉所在國比較通用的設計規程、技術規范、實驗標準等。了解所在國有關貨物采購、融資、工程保險以及財務管理的要求。掌握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原理,特別是熟悉合同管理(包括風險管理和索賠管理)。能夠使用國際上比較通用的軟件進行項目管理。同時有很強的外語能力。
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總是很難培養出適合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人才,企業中懂得國際工程管理、精通國際商務、掌握一兩門外語、熟悉專業技術、善于經營管理、能吃苦的對外經營人才極少。或者是好不容易培養出幾個,也往往留不住。而國際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法律、融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更是寥寥無幾。
其次是沒有建立起合理的人才培養和使用的體系。很多企業在國外干過不少項目,然而不重視這樣難得的機會,沒有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或是得到鍛煉的人才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有的流失,有的回到國內投入到其它的項目上,而有新的國際工程項目又要重新選派人員,這樣不斷循環,對人力資源造成很大浪費。
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國外項目存在無序競爭。隨著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國內建筑業間許多非正常的競爭手段也帶到了國際市場,很多國家的建筑市場成了中國企業惡性競爭的場所,競相壓價,相互詆毀,以及其它各種不合理的手段,不但影響了企業利益,更損害了國家的形象。因此,加強對國際工程市場的行業規范和管理勢在必行,當前我們國家盡管有相關的企業協會,但很難做到對所有建筑企業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約束,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競爭行為基本上還是靠企業的自律。同時,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如何加強行業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更是有很多課題值得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把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的橋梁、參謀、助手,作為行業自律、自為、自我發展的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發展壯大我們的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行業協會也應當進一步對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理論體系、運行模式、相關政策與法律進行調研、探索;積極參與政府有關政策、法規的制定;通過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促進國內大型工程承包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逐步推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規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