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單位應自覺糾正自身不規范的質量行為(二)
來源:發布時間:2008-10-07 09:36:15
2.不規范的質量行為給監理單位帶來的“潛危機”及應對措施
《監理規范》要求監理單位規范化地開展監理工作,監理工作的規范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工作的時序性;二是職責分工的嚴密性;三是工作目標的確定性。上述監理單位的五種不規范質量行為,明顯違背了《監理規范》的要求,也給自己帶來了許多“潛危機”。這些“潛危機”從表面上和短期內看,是“大雪無痕”、平靜的、正常的。但隨著時、空轉移,某些條件具備時,危機便會突然迸發出來。在中外建筑史上,暴露的質量“潛危機”及其造成的慘重損失不勝枚舉。誘發“潛危機”的條件,可以是地震、洪水、風雪、時間等自然條件,也可以是人為的外部原因。質量“潛危機”的爆發,不僅給工程本身帶來重大損害,也必然給責任人造成禍患。監理單位要規避工程質量“潛危機”,應從強化自身建設入手,及早采取應對措施預防和糾正自身不規范的質量監控行為。
2.1.教育員工樹立工程質量“潛危機”意識
監理人員從事的質量控制活動,不僅是對業主負責、對本單位領導負責,也是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負責,對社會負責。為了工程質量,要敢于堅持原則,時刻保持“潛危機”意識。監理單位對堅持原則、嚴格監理的員工要表彰獎勵,宣揚他們的事跡,F在有些地方的監理人員因堅持質量原則受到施工單位的非議和排斥,甚至受到業主和監理單位內部的責備和埋怨,這是很不正常的。
2.2.清理、整頓監理工作隊伍,開辟新的監理人才資源
我國實行工程監理制度十幾年了,監理單位用人比較混亂,對現有監理人才市場進行一次清理和整頓很有必要;要講究人才素質,適當提高監理人員上崗“門檻”。目前監理人才有兩個嚴重失衡;注冊監理工程師數量相對于大規模的監理人員隊伍失衡;現有監理人員數量相對于建設工程對監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失衡。由于人才培養周期長,可采取速成又能基本保證質量的辦法解決人才困難;一是吸收退休和退居二線、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是一筆現成而又成熟的資源,他們已成為目前監理隊伍的骨干或主力。有些人認為這些老專家“知識陳舊”、“年老體弱”不適應監理工作,這是不了解工程一線的實際情況、坐在辦公室里臆想出來的觀點;二是大量吸收大學畢業生到監理單位就業;并積極培養和穩定他們;三是提倡和鼓勵監理單位在工程一線培養年輕監理人才,建立自己的骨干隊伍;四是試行監理工程師資格分級考試,或者通過下延全國監理工程師資格考試錄取線,適當擴大注冊監理工程師隊伍! 2.3.建立健全監理單位內部管理制度,遏制不規范的質量行為
監理企業要研究、實行合理的工資制度,引進人性化管理,努力減少專業監理人員的外部流動和內部流動,保持基本隊伍和監理機構穩定。現場監理機構要建立“人員調動崗位手續交接制度”和“現場質量操作責任連續制度”。對人員進、出要填寫專門的“交接表”,內容完備,簽字齊全,資料長期保存。對平時兩個以上完成的質量操作過程,筆者建議實行“誰誰制”壓實責任,即誰檢查誰紀錄;誰驗收誰簽字;誰見證誰審查(見證材料取樣,審查簽認材料報審表);誰處理誰負責(處理質量問題對處理結果負責)。
2.4.要研究改革目前監理規劃和監理實施細則的編制方式
監理規劃的編寫要求監理規劃的基本構成內容要統一;監理規劃的表達方式應當標準化、格式化。但不能把基本構成內容“統一”弄成“同一”;把表面方式“格式化”搞成“形式化”;把表達方式“標準化”變為“標簽化”。解決的辦法,除了監理機構加強自律、認真編好監理規劃外,要加強對監理規劃的內審和外審力度。監理實施細則同樣要把好審查關才能確保質量。
2.5.檢查、督促監理單位配足各種監理設施
監理設施嚴重缺位的原因是一個復雜問題,與市場不規范、監理費過低、惡性循環有很大關系,一方面要靠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法規去解決;作為監理企業也應當從自身做起,逐步加大投入。按《監理規范》的要求和《委托監理合同》的約定配備監理設施及監理人員常用的工具書資料。監理設施的配備落實情況應在第一次工地會議前由業主方進行檢查。另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質量檢站應在開工后,不定期地檢查監理設施到位和使用情況,這也是一條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