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共營養師二級重點知識:卵磷脂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4-02-11
1844年法國人Gohley從蛋黃中發現卵磷脂(蛋黃素),并以希臘文命名為Lecithos(卵磷脂),英文名為Lecithin,也自此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礎物質,人類生命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它的滋養和保護。卵磷脂存在于每個細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腦及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免疫系統以及肝、心、腎等重要器官。
磷脂是一類含有磷元素的脂肪化合物,通常是卵磷脂(磷脂酰膽堿,簡稱PC)、腦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簡稱PE)、肌醇磷脂(磷脂酰肌醇,簡稱PI)、磷脂酸(簡稱PA)、絲氨酸磷脂(簡稱PS)等的混合物,其中最典型的是前三種。磷脂是一種成分復雜的甘油脂,水解后可以的到甘油、脂肪酸、磷酸、膽堿、膽胺、肌醇等化合物。一般大豆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為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花生烯酸。
目前我們食用磷脂的主要來源是大豆磷脂和蛋黃磷脂,而這兩種磷脂在本質上有什么區別呢?下面我們將會談到。除此之外,牛奶、動物的腦、骨髓、心臟、肺臟、肝臟、腎臟以及大豆和酵母中都含有卵磷脂。卵磷脂在蛋黃、大豆、魚頭、芝麻、蘑菇、山藥和黑木耳、谷類、小魚、動物肝臟、鰻魚、赤腹蛇、眼鏡蛇、紅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食物中都有一定的含量,但營養及含量較完整的還是大豆、蛋黃和動物肝臟。卵磷脂在體內多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肪蛋白質(脂蛋白)的形態存在著,所以卵磷脂是以豐富的姿態存在于自然界當中,如果能攝取足夠種類的食物,就不必擔心會有缺乏的問題,同時也不需要額外補充卵磷脂的營養品。
通常所說的磷脂泛指大豆磷脂,以大豆磷脂物為主體,并含有中性油和其他非磷脂成分,如色素、糖分、半乳糖苷、腦苷脂類。磷脂是一類脂的統稱,含有多種含磷成分,大豆磷脂或稱大豆卵磷脂含有卵磷脂、腦磷脂、心磷脂、磷脂酸(PA)、磷脂酰甘油(PG)、縮醛磷脂、溶血磷脂等。其多種營養成分對人體均有很大的裨益,加上其成本價格的低廉。所以市場上銷售的多為大豆卵磷脂。
說起蛋黃磷脂還有一段淵源。磷脂“Lecithin”一詞源于希臘語的蛋黃“Lekithos”,1846年Gobley從蛋黃中分離出含磷脂肪物質,并命名為磷脂。蛋黃磷脂屬動物胚胎磷脂,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許多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蛋黃卵磷脂可將膽固醇乳化為極細的顆粒,這種微細的乳化膽固醇顆粒可透過血管壁被組織利用,而不會使血漿中的膽固醇增加。毋庸置疑,蛋黃卵磷脂是目前同類產品中營養價值最高的。但是很多人不知的是,蛋黃卵磷脂由于其萃取技術、工藝的限制和成本的考慮,成功制取的量非常的少。即使有,價格也是相當的昂貴的。希望人們能對目前市場上那些堂堂的打著蛋黃卵磷脂的旗幟的假貨明辨。
1996年9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七屆卵磷脂國際會議上,醫藥學家和營養學專家們研討證實,卵磷脂(大豆磷脂)作為營養品,在增進健康及預防疾病方面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早已贏得了世界營養專家、藥物學家和醫學家的普遍認同。卵磷脂作為一種功能性的健康食品,雖然不是立即見效,但有著全面、長遠、穩定的效果,同時又沒有藥物的副作用,因此醫學家們本著其特性,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對以下疾病的預防都有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