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輔導資料:傳染病的臨床特點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25
傳染病的臨床特點
急性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癥狀明顯期及恢復期4個階段。
1. 潛伏期:指從病原體侵入人體到出現臨床癥狀的一段時間。長短與病原體感染的量或毒力的強弱成反比。狂犬病潛伏期取決于病毒進入人體的部位與其至中樞神經系統的距離成正比。
2. 前驅期:從起病至出現明顯癥狀的一段時間。常為非特異性癥狀,如發熱、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一般1~3日,大多在此期即有傳染性。
3. 癥狀明顯期:病情發展達高峰,傳染病所特有的癥狀和體征可完全出現,如發熱的熱型、特征性皮疹、黃疸、肝脾大及腦膜刺激征等。本期表現對疾病的臨床診斷很重要。
4. 恢復期:體內病理過程基本終止,癥狀體征逐漸恢復,各項異常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直至完全康復。少數成為慢性或病原攜帶者。
復發:已進入恢復期、體溫已完全正常一段時間,體內潛伏的病原體再度繁殖使初發病癥狀再度出現。如傷寒、瘧疾。
再燃:進入恢復期、體溫尚未下降至正常時又出現發熱。
以上是小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外科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