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輔導資料:消化性潰瘍外科治療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20
(一)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理論基礎
手術目的:永久性減少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能力。包括:①切斷迷走神經,阻斷壁細胞/主細胞的傳入沖動;②切除胃遠端的2/3~3/4,減少胃酸與促胃液素的分泌;③結合迷走神經切斷與胃竇切除術,同時消除神經、體液性胃酸分泌。
胃大部切除術治愈潰瘍的原因:①切除了整個胃竇部黏膜,消除了促胃液素引起的胃酸分泌;②切除了大部胃體,使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腺體大為減少;③切除了潰瘍好發部位;④切除了潰瘍本身。最重要是前三項。
迷走神經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原因:切斷了迷走神經,消除了神經性胃酸分泌,同時也消除了迷走神經引起的促胃液素分泌。
(二)手術方法
(1)胃大部切除術 最常用,畢I式畢II式
(2)胃迷走神經切斷術
(3)手術方法選擇 胃潰瘍多采用胃大部切除術,尤其畢I式,DU多采用畢II式、高選擇迷走神經切除術或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加引流手術。
(三)手術適應癥
(1)胃潰瘍
短期(4~6周)內科治療無效或愈合后復發;
年齡超過45歲;
較大潰瘍(2.5cm)或高位潰瘍;
不能排除或已證實有惡變;
有一次急性穿孔或大出血病史
(2)十二指腸潰瘍
多年病史、發作頻繁、進行性加重,至少經一次嚴格內科治療未能減輕或制止復發,影響身體營養狀況,不能維持工作和正常生活;
潰瘍有較大龕影、球部嚴重變形、有跡象表明穿透到十二指腸壁外或潰瘍位于球后;
過去有過穿孔史或反復多次大出血,而潰瘍仍活動者。
以上是小編輯整理的有關內科學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