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輔導資料:傷寒病原學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17
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主要病理變化為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增生性反應,以回腸下段淋巴組織增生、壞死為主要病變。典型病例以持續發熱、相對緩脈、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白細胞減少為特征,主要并發癥為腸出血和腸穿孔。
一、病原學
傷寒桿菌屬于沙門菌屬中的D群,不形成芽胞,無莢膜,革蘭染色陰性。呈短桿狀,有鞭毛,能運動。在普通培養基中能生長,但在含有膽汁的培養基中更佳。不產生外毒素,菌體裂解釋放出內毒素,在發病過程起重要作用。本菌具有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機體感染后誘生相應的抗體。通過已知的“O”與“H”抗原,作凝集反應檢測血清標本中的“O”與“H”抗體,有助于本病的臨床診斷。此即肥達反應。Vi抗體有助于發現傷寒慢性帶菌者,大多數傷寒桿菌帶菌者Vi抗體陽性。生活力較強,對熱、干燥抵抗力強,加熱60℃30分鐘或煮沸后立即死亡。對一般化學消毒劑均敏感。
以上是小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外科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