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輔導資料:慢阻肺病因和機制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16
(一) 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種具有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呈進行性發展,主要表現為加速下降的肺功能。多發病常見病 1992年患病率3%(15歲以上人群)。
(二) 病因和發病機制
1. 吸煙:煙草中的焦油、尼古丁、氫氰酸等化學物質損傷氣道上皮細胞和纖毛運動功能,損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使支氣管黏液腺肥大、杯狀細胞增生,黏液積聚,粘膜充血水腫。易發生感染。并刺激副交感神經亢進,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使氧自由基產生增多,誘導中性粒細胞釋放蛋白酶,破壞彈力纖維,誘發肺氣腫。
2. 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 煙霧、過敏原、廢氣等
3. 空氣污染 SO2 NO2 氯氣等損傷氣道粘膜 使分泌無增加
4. 感染 原因和急性加重的原因: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細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白桿菌、)、支原體等。卡他莫拉菌為革蘭陰性雙球菌,原屬奈瑟菌屬,曾認為不致病,但目前已證實是引起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第三位細菌,僅次于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
5.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α1-抗胰蛋白酶(α1-AT)最強抗彈性蛋白酶,吸入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可損傷該酶
6. 氧化應激 超氧陰離子(O2-)、次氯酸(HCLO)、一氧化氮(NO),損傷細胞和胞外基質,導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7. 炎癥機制 氣道、肺實質、肺血管的慢性炎癥是COPD的特征性改變。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釋放中性粒細胞蛋白酶(彈性蛋白酶、組織蛋白酶G、基質蛋白酶等)引起慢性黏液高分泌狀態并破壞肺實質。
8. 其它 機體因素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營養、氣溫突變等
以上是小編輯整理的有關內科學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