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輔導資料:胰島素治療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12
1.適應證 ①l型糖尿病;②2型糖尿病經嚴格飲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藥治療未獲良好控制;HbA1c仍大于7.0%。③任何類型糖尿病發生出現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非酮癥性昏迷;④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分娩;⑤合并重癥感染、消耗性疾病、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⑥外科圍手術期;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繼發性糖尿病;⑧無明顯原因體重下降或消瘦。
2.常用的胰島素制劑 按照來源和結構分為動物源性、基因工程生產的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按照作用時間的長短,胰島素制劑分為短(速)效、中效、長效三種以及預混胰島素。人胰島素逐漸取代動物胰島素。
3.用法 根據病情選擇劑型及注射次數,餐前皮下注射。常用注射部位有上臂、大腿、
腹部,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按需要可混合短、中效,或混合短、長效制劑。一般每3~4天根據尿糖及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劑量一次,直至滿意控制為止。糖尿病控制差時需用強化胰島素治療,即通過每日多次注射胰島素或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以達到嚴格控制的效果。經胰島素治療后,有時清晨空腹血糖仍然較高,其可能原因有:①夜間胰島素作用不足;②Somogyi效應,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癥狀輕微或短暫而未被發現,繼而發生低血糖后的反應性高血糖;③黎明現象,即夜間血糖控制良好,也無低血糖發生,僅于黎明時一段短時間出現高血糖,其機制可能為皮質醇等胰島素對抗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4.不良反應 胰島素的主要不良反應是低血糖,與藥物劑量過大和(或)飲食失調有關,多見于重型病人,尤其接受強化治療者。胰島素過敏反應可表現為局部(蕁麻疹樣皮疹)或嚴重反應(血清病、過敏性休克),均罕見。
內科學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以上是小編輯整理的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