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輔導資料:囊尾蚴病臨表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11
囊尾蚴病臨表
潛伏期約為三個月至數年,5年內居多。
(一) 腦囊蟲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分為以下類型:
1.癲癇型 最常見,以反復發作的各種類型的癲癇為特征,可謂唯一首發癥狀。可表現為失神、幻視、幻嗅、精神運動性興奮或局限性抽搐、感覺異常等。
2.顱內壓增高型:較常見,以急性起病或進行性加重的顱內壓增高為特征,有明顯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突發腦疝。第四腦室內囊尾蚴病可出現活瓣綜合征,當患者轉頭等體位改變時顱壓突然升高,頭痛、嘔吐、眩暈明顯加重,甚至發生腦疝,導致呼吸循環衰竭。考試吧整理
3.腦膜腦炎型:以急性或亞急性腦膜刺激征為特點,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頸強直等。由于顱底凹常有粘連,故影響腦神經,表現為視力、聽力下降,耳鳴、眩暈、共濟失調、面神經麻痹等。
4.癡呆型:腦實質內常有密集的囊尾蚴包囊,表現為進行性加劇的精神異常及癡呆。
5.脊髓型:極少見。表現為截癱、感覺障礙及大小便潴留。
(二)皮下及肌肉囊蟲病 2/3患者有皮下或肌肉囊尾蚴病。在皮下可捫及直徑約0.5cm-1.0cm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結節,多在軀干及大腿上端,自數個至數百個不等。其質堅韌似軟骨,具彈性感,無痛,皮膚顏色無改變,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結節可分批先后出現,時間久者結節變小變硬。若大量囊尾蚴寄生于軀干或四肢肌肉內,可引起假性肌肥大癥,表現為四肢肌肉肥大,但卻軟弱無力,甚至行動困難。
(三)眼囊蟲病 1.8~15%。多為單側,最常寄生在玻璃體和視網膜下。位于視網膜下可引起視力減退,也常為視網膜剝離的原因之一。位于玻璃體者自覺眼前有黑影飄動。裂隙燈檢查可見灰藍色或灰白色圓形囊泡,周圍有金黃色反射圈,用電刺激可見蟲體蠕動。囊蟲在眼內存活時尚可耐受。當蟲體死亡時,可產生強烈的刺激,導致色素膜眼、視網膜脈絡膜炎。
以上是小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外科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