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師七大營養素之礦物質:鉀缺乏癥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12-10
文章摘要:公共營養師三級七大營養素之礦物質:鉀缺乏癥
鉀缺乏癥
人體內鉀總量減少可引起鉀缺乏癥,可在神經肌肉、消化、心血管、泌尿、中樞神經等系統發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主要表現為肌無力及癱瘓、血糖偏低、心律失常、橫紋肌肉裂解癥及腎功能障礙等。肌肉無力一般從下肢開始,表現為站立不穩,無力或登樓困難,隨著鉀缺乏的加重,可影響到軀干、上肢肌力,甚至影響呼吸肌,導致呼吸衰竭。肌無力同時伴有肢體麻木,肌肉壓痛,胃腸道肌肉也可受到影響,表現為厭食、惡心、嘔吐、氣脹,嚴重者可發展為腸麻痹和腸梗阻,胃酸分泌減少。
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或室性早博,竇性心動過緩,陣發性、心房性、交界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嚴重時可見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或顫動。心電圖檢查可見ST段下降,T波減低、平坦、雙相,最后倒置,出現U波,并逐漸增高,T波和U波相連成駝峰狀。
橫紋肌肉裂解癥常見于嚴重缺鉀。在肌肉收縮時,肌肉組織相對缺血,可出現橫紋肌裂解,肌球蛋白大量從腎排出,有時可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長期缺鉀,可出現腎功能障礙。表現為多尿、夜尿、口渴、多飲等,尿量多而比重低。由于失鉀,可發生低鉀、低氯性堿中毒。由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內缺鉀,鈉離子吸收時與氫交換相對增多,引起反常性酸性尿。病理檢查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空泡變性,間質淋巴細胞侵潤,嚴重時有纖維性變等。
體內缺鉀的常見原因是攝人不足或損失過多。正常進食的人一般不易發生攝入不足,但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需長期禁食或少食,而靜脈補液內少鉀或無鉀時,易發生攝人不足。損失過多的原因比較多,可經消化道損失,如頻繁的嘔吐、腹瀉、胃腸引流、長期用緩瀉劑或輕瀉劑等,戶腎損失,如各種以腎小管功能障礙為主的腎臟疾病,可使鉀從尿中大量丟失;經汗丟失,常見于高溫作業或重體力勞動,大量出汗而使鉀大量丟失等。
更多公共營養師復習資料請您持續關注育路教育網營養師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