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輔導資料:輸血相關知識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09
輸血之自體輸血
自體輸血是指收集自體血液,在需要時再輸還本人。它的主要優點是不需檢測血型和交叉配合試驗,杜絕了抗體抗原免疫反應所致的溶血、發熱和過敏反應,沒有傳染疾病的危險。目前外科自體輸血有三種:
(一)自體失血回輸
常采用自體輸血裝置,抗凝和過濾后再回輸給病人。在下列情況可采用:①腹腔或胸腔內出血,如脾破裂、異位妊娠破裂 .②估計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大手術,如大血管手術、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肝葉切除術等。③手術后引流血液回輸,是近幾年開展的新技術,回輸時必須嚴格無菌操作,一般僅能回輸術后6小時內的引流血液。自體失血回輸的總量最好限制在3500ml內,大量回輸時適當補充新鮮冰凍血漿或多血小板血漿。
(二)血液稀釋回輸
臨手術前自體采血,用血漿增量劑去交換失血,因而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變,而血液處于稀釋狀態。所采取的血,可在手術中或手術后補給。適量的血液稀釋不會影響組織供氧和血凝機制,而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等作用。
只要沒有禁忌證,血液稀釋回輸對預計術中失血達1-2L的大多數手術都適用,具體方法是在麻醉后,手術開始前,開放二條靜脈通路。一條靜脈采血,采血量取決于病人狀況和術中可能的失血量,一般為病人血容量的20%-30%,以紅細胞不低于25%,白蛋白30g/L以上,血紅蛋白100g/L左右為限,采血速度約為5分鐘200ml.在采血同時,經另一條靜脈滴注血漿增量劑,如電解質平衡代漿、羥乙基淀粉氯化鈉代血漿和右旋糖酐氯化鈉代血漿。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病人的血容量正常。采集的血液可保存于40C冰箱內,如果手術時間短,也可保存于室溫條件下。當手術中失血量超過300ml時,可開始輸給自體血。先輸最后采取的血,因為最先采取的血液,最富于紅細胞和凝血因子,宜留在最后輸入。
(三)預存自體庫血選擇符合條件的擇期手術病人,于手術前若干日內,定期反復采血貯存,然后在手術時或急需時輸還病人。
對病人選擇條件的標準與血液稀釋回輸的要求相同。手術前采取自體血,一次采血量不超過總量的12%;采血量為總血量10%時,相等于血庫同種血供血者的采血量。如病人無脫水,不需補充任何液體;如一次采血量達到12%時,最好能適當補充晶體液。采取的血液可預存于血庫內,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0日。如果去除血漿,將余下的壓積紅細胞保存在-800C冰箱內,則冰凍的紅細胞可保存數月至數年之久。在采血期間口服硫酸亞鐵200-300mg,每天3次,對紅細胞再生和防止貧血有一定作用。
凡有以下情況者,應列為自體輸血的禁忌證;①血液受胃腸道內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②血液可能受惡性腫瘤細胞沾污者;③有膿毒血癥或菌血癥者;④全并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或原有貧血者;⑤胸、腹腔開放性損傷,超過4小時以上者;⑥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適應癥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出血
出血是輸血的主要適應證,特別是嚴重創傷和手術中出血。一次失血量在500ml以內,可由組織間液進入循環而得到代償,在生理上不會引起不良反應;失血500~800ml,首先考慮輸入晶體液或血漿增量劑,而不是輸全血或血漿;失血量超過1000ml,要及時輸血;除上述制劑外,應輸給適當全血,有時還需補充濃縮血小板或新鮮血漿。
2.貧血或低蛋白血癥
手術前如有貧血或血漿蛋白過低,應予糾正。若條件許可,血容量正常和貧血;原則上應輸給濃縮紅細胞;低蛋白血癥可補充血漿或白蛋白液。
3.嚴重感染
輸血可提供抗體、補體等,以增強抗感染能力。輸用濃縮粒細胞,同時采用針對性抗生素,對嚴重感染常可獲得較好療效。
4.凝血異常
對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手術前應輸給有關的血液成分,如血友病應輸抗血友病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缺少癥應輸冷沉淀或纖維蛋白原制劑。如無上述制品時,可輸給新鮮血或血漿。
輸血途徑
輸血的主要途徑有兩條,即靜脈輸血和動脈輸血。①靜脈輸血:是最簡便易行和常規輸血途徑,通常用來輸液的淺表靜脈均可用作輸血。病情緊急而靜脈穿刺困難或施行大手術時,可通過靜脈切開,將導管插入中心靜脈,進行快速輸血。輸血方法一般采用間接重力滴輸法,對塑料血袋壓或使用專門的加壓輸血器,可快輸血速度。如無專門的輸血器材時,可用50ml注射器,先抽好一定量的枸櫞酸鈉溶液(每50ml血液內需加2.5%~3.8%枸櫞酸鈉溶液5ml),套上粗針頭,從供者抽出所需血量,直接輸給病人。②動脈輸血:可直接恢復心肌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供血,興奮血管分叉部受體,升壓效果明顯,但進一步研究表明,中心靜脈快速輸血,可以收到同樣效果。因此,目前已很少采用
注意事項
輸血前必須仔細核對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合血單,并檢查血袋是否滲漏,血液顏色有無異常。除了生理鹽水外,不可向全血或濃縮紅細胞內加入任何藥物,以免產生藥物配伍禁忌或溶血。例如,加入葡萄糖液,會使輸血器內剩余的紅細胞發生凝集,隨之發生溶血。輸血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病人有無不良反應,檢查體溫、脈搏、血壓及尿的顏色等。輸血完畢后,血袋應保留2小時,以便必要時進行化驗復查。
以上是小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外科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