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學說五行的概念和特性
來源:新浪網發布時間:2013-06-01
《周易》是我國古代一部最重要的文獻典籍之一,為“六經之首”,“三玄”之一,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它具有深刻和典型的哲理性、科學性和美學價值。在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從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哲學、管理學、文學等眾多學科都從《周易》里邊汲取營養。
由于《周易》包羅的內容太豐富,本人只從周易五行,結合老師所傳授知識和平日的積累來淺淺的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認識。
一、五行的概念和特性
五行最初被稱為“五材”。古人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
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為代表,但是已遠遠超過了其具體的物質的本身,具有更為廣泛的意義。
木的特性是向上、向外舒展而生長、變化,能曲能直。古人稱“東方震位,木號青龍,名曰曲直”。因此,凡具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性質或作用的事物者,屬木。木屬于生長態。
火的特征是溫熱、升騰。古人稱“火屬南方,名曰炎上”。因此,凡具有溫熱、上升、騰達作用或性質的事物者,屬火。火屬于氣化態。
土的特性是能容納、變化萬物。古人稱“土屬中央,名曰稼穡”。因此,凡具有長養、承載、受納、變化性質或作有的事物,屬土。土屬于綜合態。
金的特性是形堅態固,因熔煉而形變態異,能夠變革。古人稱“金屬西方,名曰從革。”因此,凡具有堅牢剛硬、肅降清潔、收斂變革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屬金。金屬于穩固態。
水的特性是滋潤、下行、流動。古人稱“水屬北方,名曰潤下”。因此,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流動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屬水。水屬于流動態。
我們聰明智慧的祖先采取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運用周易五行來歸納、推類、演繹著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不斷運動著的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賦予了五行更多的含義和內涵。
1、用五行表示五方,東方太陽冉冉升起,給大地帶來生機和活力,屬木;南方溫暖,烈日炎炎,屬火;中原地帶,土山土嶺,人也土里土氣,土氣厚重,屬土;西方地下礦藏豐富,有色金屬,石油礦石,金石之地,屬金;北方,冰封大地,白雪皚皚,水氣陰森,屬水。
2、用五行表示五季,春季萬物復蘇,鶯飛草長,鳥語花香,萬木蔥榮,木氣當令,故屬木;夏季氣溫驟升,酷暑難耐,驕陽似火,屬火;長夏(夏末秋初)五谷漸成,稻谷遍野,莊稼長勢旺盛,豐收在望,正是耕作生長萬物的美好時光,屬土;金秋季節,五谷豐登,碩果累累,同時秋風嘯嘯,花謝葉落,金氣肅殺,故秋季屬金。冬季滴水成冰,寒氣逼人,如水之寒,屬水。
3、用五行表示五色,綠(青)屬木、故紅(赤)屬火、黃屬土、白屬金、黑屬水。
二、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
五行描述的是物質的運動狀態、運動形式和具體特征。它們之間有密切的相互聯系,包括五行之間的相生(相互滋生)、相克(相互克制)及其太過與不及的反常狀態。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就是這樣依次相生,依次相克,保持和維護著宇宙系統的平衡性和整體性,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生命體的生理平衡。一旦這種平衡和整體性被打破,呈現反常狀態,就會有疾病、傷禍和災異的產生。
三、五行學說與中國傳統學說
1、五行學說與中醫學
中醫學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特征;以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規律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之間和各個生理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五行之間的乘侮來闡釋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借用五行特性來幫助診斷和治療疾病。
例如中醫學根據五臟(肝、心、脾、肺、腎)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特點,將它們分屬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并將其所屬的五行(盤、脈、肉、皮、骨)、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志(怒、喜、思、悲、恐)等統配五行,從而將機體各部分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根據五行的生克制化規律,闡釋機體五臟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形成了以五臟為中心的生理病理體系,體現和確立了人體的整體觀和系統觀。以五臟為中心的五行歸屬將人與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氣(風、暑、濕、燥、寒)、五化(生、長、化、收、藏)、五音(角、徵、官、商、羽)等自然界的萬物相聯系,說明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故《內經》曰“人與天地相應也,與日月相參也。”形成了天人相應的基本觀念。
2、五行學說與氣功養生學
在中華養生學中也廣泛運用了五行學說的內容,如在氣功學中右肝(木)系功能失調需調補木氣者,則宜面向東方;若肺(金)系功能失調需調補金氣者,則宜面向西方。在養生學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政三月,此謂蕃秀,……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三月,此為容平,……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三月,此謂閉藏,……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指出了應順應四時五季之氣的變化養生規律以及違背此原則引起的相應疾病。只有遵從五行之道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3、五行學說與命理學
在傳統命理學中五行學說是最重要的基本理論,納音論命將人分為五行(木、火、土、金、水)之命。每一行又分六種類型如甲子、乙丑年為海中金命,丙寅、丁卯年為爐中火命……壬申、癸酉年生為劍鋒金命等。同時將人的生命看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系統內又分為若干子系統,各個子系統用五行加以說明的話,則當其中一個子系統過大或過強時,必然有另外一個子系統過小或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