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2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7
【歌訣】桂枝小梗,橫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譯注】桂枝是桂樹的細嫩枝,昧甘、辛,性溫。辛甘溫煦,行散溫通,故有發汗解除肌表及四肢的風寒和溫通經絡的作用,可治惡寒發熱、有汗頭痛的風寒表證;并治風寒濕痹、四肢關節酸痛等。此外,本品尚有溫經活血、通陽化氣的作用,可治療婦女血寒的痛經或經閉,以及陽氣不得流通、痰水停留不化的痰飲眩悸、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本品配養陰斂汗的芍藥,才能止汗,故對歌中止汗的“止”字,不能理解為桂枝有直接的止汗作用。
【應用】用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等癥,無汗有汗皆可應用。表實無汗,常與麻黃同用以增強發汗之力;若表虛有汗,則與白芍同用,可調和營衛而起止汗之效。用治胸陽不振的胸痹心痛,常與薤白同用。用治心氣不足,心血虧虛,癥見脈結代、心動悸者,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與炙甘草、黨參、生地、阿膠、麥冬等配伍,以益氣養血而復脈。用于脾腎陽虛,痰飲內停,心悸水腫等癥,又與茯苓、白術等同用。而治風濕痹痛,常與附子、生姜等同用。對于婦女經寒血滯,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或少腹痛等,可與丹皮、桃仁、赤芍、茯苓等同用施治。用治中焦虛寒之腹痛,常與白芍、飴糖等同用。
【用量】3~10g.
【使用注意】風熱證、血證、陰虛火旺、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均忌服。
【現代研究】本品含桂皮醛、桂皮酸等揮發油成分。有解熱、降溫、鎮痛、鎮靜、抗驚厥、抑菌、止咳、利尿以及緩解胃腸道攣急性疼痛等作用。
【附方】
1.麻黃湯見麻黃條。用于表實無汗的風寒感冒。
2.桂枝湯見白芍條,用于表虛有汗的風寒感冒。
3.枳實薤白桂枝湯見枳實條。用于胸陽不振的胸痹心痛。
4.炙甘草湯炙甘草、黨參、桂枝、生姜、麥冬、生地、阿膠、大棗、麻仁,用于心氣不足、心動悸、脈結代。
5.苓桂術甘湯見茯苓條。用于痰飲內停、心悸水腫。
6.桂枝附子湯見附子條。用于風濕痹痛。
7.桂枝茯苓丸見丹皮條。用于經寒血滯、月經不調或腹中積聚等癥。
8.小建中湯飴糖、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甘草,用于中焦虛寒的腹痛證。
【按】桂枝、肉桂均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但桂枝長于走表,發汗散邪,又能化氣行水;肉桂長于走里,溫散里寒,并善補火助陽、引火歸元。
桂枝與麻黃均能發汗解表,但桂枝發汗力緩,無汗的表實證、有汗的表虛證均可使用;并能助陽化氣,治陽氣不行、水濕不化的痰飲、水腫;還能溫經通脈,治心脈瘀阻的胸痹心痛,以及婦女寒凝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麻黃發汗力強,主治無汗的表實證。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肺氣壅遏不宣的喘咳,以及兼有表證的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