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香薷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7
【歌訣】香薷味辛,傷暑便澀,霍亂水腫,除煩解熱。
【譯注】香薷味辛,性微溫。辛溫發汗解表而散寒,氣味芳香又能化濕祛暑而和中,兼能散濕和脾、通利小便。治夏天感受暑邪冷濕引起的頭痛惡寒、發熱無汗、小便赤澀和腹痛吐瀉等癥,也治因水濕停留而出現的水腫病,又有解除暑邪煩熱的功效。
【應用】用治夏月乘涼飲冷,外感于寒,內傷于濕,身熱惡寒,頭重頭痛,無汗,腹痛吐瀉等癥,多與厚樸、白扁豆同用;若里濕化熱者,當加黃連;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濕盛腹脹泄瀉者,當加茯苓、陳皮;兼見兩腿轉筋者,當加木瓜。用治水腫,多與白術、茯苓、豬苓同用;而腳氣腫痛,又多與木瓜、檳榔、木通同用。
【用量用法】3~10g.發汗解暑宜水煎涼服;利水退腫宜濃煎服。
【使用注意】汗多表虛者忌服。
【現代研究】本品含揮發油。有發汗解熱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還有祛痰、鎮咳及利尿作用。
【附方】
1.香薷飲香薷、厚樸、白扁豆,用于夏月乘涼,外感于寒,內傷于濕,腹痛吐瀉等癥。
2.薷術丸香薷、白術,用于風水水腫。